从《万里归途》看中国主题电影的新探索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2-12-25 02:20:39

近年来,主题电影爆火成为我国电影市场令人难以小觑的突出特点。国庆档、春节档几乎成了主题电影的主场,有的一上映即冲上热搜,话题讨论度居高不下,有的逆袭反转,低调赢得观众口碑。不少主题电影不但公映时间从原来的半个月延长到两三个月,有些电影票房不断刷新电影票房史。主题电影频频上热搜、连连高居票房榜、影评宣传满天飞,充分说明当下的主题电影已经探索出将中国文化、中华审美与中国观众对精神、艺术的需求相结合的路径,不断打造主题热门大片,实现了自身的“破圈”。

如果说2021年之前,主题电影在努力“破圈”,那2022年国庆档上映的《万里归途》不再只是我国主题电影“破圈”之作,而是“破圈”之后对新突破的寻求,对国产主题电影类型化的进一步探索,也是塑造主题电影更加立体、完整、全面、宏大题材的细化与延伸。

过去主题电影聚焦的题材类型,较为有限,主要是红色题材,其中包括了战争题材、谍战题材和革命题材,反映抗日战争的《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反映解放战争的《集结号》,2020年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影片《金刚川》,2021年五一档上映的反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电影《长津湖》以57.75亿元创国产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同时打破多项影史纪录,一度点燃国人高涨的爱国热情,随后于2022年春节档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达40.63亿元,延续了《长津湖》的热度。另有革命题材影片《悬崖之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影片《1921》和《革命者》,均引发观众热议。

除红色题材之外,主题电影一直在努力开拓新的题材类型,探索着由浓缩历史向贴近现实前行,深入挖掘当下现实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同时折射中国社会变迁,回应时代主题,比如讲述中国新时代故事的一系列主旋律影片,包括“我和我的XX”系列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家乡》;以及塑造中国群体形象的影片,包括再现中国民航英雄机组、乘客遭遇极端险情与多重考验的《中国机长》,讲述白衣天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逆行”故事的《中国医生》,展现中国女排拼搏不屈精神的《夺冠》,反映中国登山队冲刺珠峰决心的《攀登者》。

这些影片都取得了以往我们难以想象的票房成绩。决定票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电影题材、主创团队的实力、影片制作精良度、演员阵容、宣传推广等,对于主题电影来说,集真实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才是其最根本的魅力。主题电影的主旋律本身并不能决定观众的喜爱程度,当下主题电影可以做到票房居高不下,观众好评不断,说明这些新时代的主题电影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已经实现了与中国观众的同频共振。国产主题电影“破圈”之前,国人把票房大多贡献给《阿凡达》《复仇者联盟》《速度与激情》这些国外大片,而当下观众给了主题电影创作团队希望与信心,也是给新时代的回馈,给祖国大地上生动鲜活的民族故事以更加蓬勃的活力。

2022年国庆档上映的《万里归途》,是一部涉外题材的电影,首次聚焦中国外交官撤侨背后的故事。涉外题材是红色题材、新时代故事题材和群体形象题材之外的又一主题类型。《万里归途》并非首部涉外撤侨救援题材的影片,所以它不是题材首创,而是对这一题材的细枝性延伸。

在此之前,涉外题材的影片几乎部部爆火,曾一次次点燃中国观众心中的爱国激情。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的电影《湄公河行动》,讲述了一支行动小组为揭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揪出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战狼Ⅱ》2017年上映、2020年重映,讲述了脱下军装的冷锋被卷入了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他无法忘记军人的职责,重回战场展开救援的故事,在《长津湖》上映之前,该片以56.8亿元雄踞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 ,并创内地累计观影人次1.4亿的成绩,荣登“单一市场观影人次”全球榜首。2018年上映的《红海行动》,根据2015年3月29日发生的“也门撤侨”事件改编,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中途遭到伏击人员伤亡惨重,在粉碎叛军武装首领的惊天阴谋中惨胜的故事,总票房36.51亿元。

涉外题材影片通常反映的主题是,我国国力强大后,海外侨胞在祖国的庇护下,不受屈辱,在中国政府派出的专业队伍的保护下,能够安全回国,体现“一个中国人都不许伤害”“一个中国侨民都不能少”的大国尊严、大国责任和大国气魄。比起传统的红色主题电影,涉外题材的影片将观众爱国的情感出发点放在国际视角中,在不同国家地域发展状况、群众生存状态、政府工作效率以及人道人文关怀的对比之下,更能体现中国特色,使观众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伟大祖国怀抱对于普通人的意义。

《湄公河行动》《战狼Ⅱ》《红海行动》电影的主角分别是中国警察与军人,他们是威严与力量的代表,而影片《万里归途》的主角却是几个没有经过军事训练、没有武器装备的驻外使馆工作人员,他们是文职人员,但他们要代表国家去解救被困在他国战乱中的中国公民。

宗大伟本来要提前回国,陪临产的老婆生孩子,大使馆决定派章宁和程朗留下解救被困侨胞,即将分别,晚饭后3个人在街角闲聊,当地叛军与政府军突然出现并交战,他们来不及躲避就地藏起来,等交战结束,却发现章宁颈部中弹。章宁的死让宗大伟回不成家,成了代替章宁执行解救任务的人。宗大伟老婆在电话里,问他想好了没,本是问想好孩子的名字了没,宗大伟却理解成老婆再次追问,他是否想好辞职。

在大众的印象中,外交官的工作就是大型国际会议、隆重的外交场合、闪亮的镁光灯还有鲜花、美酒、红地毯,外交人员都是西装革履、神采飞扬、风光无限。而在影片《万里归途》中,外交官却是他们无数次想要辞掉的工作。宗大伟所在的大使馆受到叛军和当地政府的侵扰和攻击,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被迫撤离。长期驻外工作,亲情损失很大,与妻子聚少离多,“老来得子”的他还没能陪妻子生产,对家人怀着深深的歉疚。为了带章宁在当地收养的女儿一起离开边境,在与叛军头领的博弈中,他知道最后一次对着自己开枪子弹一定在左轮手枪里,吓得全身瘫软,手里的枪掉在地上。

观众从这部电影中的文职外交官形象中,看到普通人既勇敢又怯懦,既爱国又需顾家的矛盾,在小家私心和大国情怀之间纠结,在重担责任和舒适安逸之间徘徊,有英雄理想却被现实生活羁绊,最后还是选择苦了自己、苦了家人去顾全大局。小家与大国打通了影片人物与观众的情感共鸣,每个人既平凡又不俗,既渺小又伟大。在撤侨过程中,参与撤侨工作的人员是多方面的,而《万里归途》聚焦几个普通的涉外工作人员,普通人视角的叙事,正是在已有涉外类型电影的基础上作了探索性尝试与细枝性延伸。

常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