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华兰以女配身份活出大女主命,只因做对了这三点
《知否》是女性的修罗场,最有看点的当然是主角明兰,低开高走,从急流中逆溯,冲上顶游人生。
不过剧中还有一人,哪怕女主明兰也无法掩盖她的光芒。
她就是配角华兰。
没有女主光环加持,华兰同样活得灿灿生辉,没有先天优势,靠自己的努力,步步为营,改写了糟糕得无以复加的婚后人生。
在父亲盛纮的安排下,华兰高攀嫁入伯爵府,遇到刻薄偏心的婆婆,兴风作浪的哥嫂,娘家使不上力,自己又不像明兰足智多谋,起点如此低劣,她还是活出了剧中少有的圆满结局。
现实中,像明兰那样,杀伐决断、聪颖过人的,少之又少。
更多人是像华兰一般,普通的智慧、普常的家世、普遍的遭遇、普适的人生。
华兰过的是最俗常的生活,和我们芸芸众生更相仿,也因此,华兰的成功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更有借鉴意义。
仔细看剧你会发现,华兰能逆转庸常命运,最主要在这三点。
肯吃苦知上进,给自己铺出路
华兰是盛老太太养大的,这不合常规。
华兰是大娘子的第一个孩子。第一次做父母,孩子就是金疙瘩,若非不得已,谁会把第一个孩子交给别人抚养?大娘子肯定不会主动提出。
会不会是盛老太太?这个原因同样说不通。整部电视剧里,盛老太太是活得最通透的一个人,这种人做不出横刀夺爱的路数。
最大的可能是主君盛纮的想法。
大娘子生了长柏之后,精力有限,照顾两个孩子吃力,刚好盛老太太膝下无子,让华兰过去陪祖母,一举两得,既解了盛老太太的寂寞,又分担了大娘子的家累。
这么做有一个前提,需要华兰自己点头。若是华兰哭闹不止,一门心思要跟着亲妈,全家人都不会强按头。
事实上华兰真跟着祖母长大,这足以说明,跟着祖母是她自己愿意的。
这个决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娘子和盛老太太为人处世的能力,远远不在一个段位上,这点恐怕华兰自己也心知肚明,这也意味着如果她愿意跟着祖母生活,肯定能比跟着母亲学到更多东西。
难点在于,盛老太太不会像大娘子一样宠着华兰。
这点从明兰和如兰被关在祠堂罚跪就能看出来。
大娘子心疼如兰,前后追着主君,求主君饶了女儿。
盛老太太疼明兰毫不逊色,但她从未出面干涉,一天后才让下人给明兰送去蒲团,暗中叮嘱不用跪得那么认真。
小孩子心里也有盘算,华兰一定能感觉到,跟着祖母没有跟着母亲自在。
难的是华兰压制了内心的惰性,愿意去跟着祖母生活,这足以说明,华兰是个能吃苦知上进的人。
华兰也真的跟着盛老太太收获丰厚,聘礼眼看保不住时,华兰想到的是顾全大局,保住父母的颜面。
一个人只有自己肯上进,别人的帮助才能有空而入。自己不求上进的,就算别人有心提携,也不知道手在哪里。
吃苦和享乐是天平的两端,主动吃苦的人创造快乐的机会也越多,不肯吃苦的人同时也阻断了生活赐予的快乐。
主动吃学习的苦,才能多给人生开出路。
把艰难峻险提前厉遍,未来的人生才能变得宽广而辽阔。
积善行广结缘,给自己留后路
也是因为跟着盛老太太受调教,华兰的做事很有老太太风骨,广积善行,危难时有人相助,有路可退。
贺老太太年轻守寡,撑起全家生活不易,盛老太太和她是闺中密友,相互帮助彼此搀扶,这才有了华兰婚后帮贺老太太帮她看病的机缘。
宥阳老家的老嫂子,出身低微,盛老太太贵为侯府嫡女,从未对她轻看慢待,两人还处成了好朋友,明兰感情受挫时才能回老家散心。
华兰跟着盛老太太有样学样,也学得心底纯良,与人为善广结善缘。
明兰母亲卫小娘身份低微,日子过得艰难,大冷天屋里炭火都不够数。
华兰从来没有嫌弃过卫小娘,对明兰很友爱,天刚刚冷,华兰就把斗篷送给明兰御寒。
明兰心里谨记华兰对她的好,华兰婚礼上聘雁差点输掉,明兰宁愿违背卫小娘的教导,也要在众人面前出风头保住华兰的聘雁。
华兰结婚后,偏心的婆婆处处刁难她,结婚没多久,婆婆就给她老公房里塞了四五个小妾。
华兰委屈又束手无策,只能去娘家诉苦。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盛府上下虽然心疼华兰,也只能言语宽慰,说不出什么实际解决办法。
这次同样是明兰给华兰助力,明兰让华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公公也纳妾,而且要纳贵妾,纳一个婆婆轻易甩不掉的贵妾,样貌越出众越好,才情越卓群越好,地位越高贵越好。
果然,婆婆自己后院失火,还是一时半会扑灭不了的熊熊大火,自然没功夫去折腾华兰。
这种不算光彩的招数,人品敦厚的华兰想不出,就连盛老太太一本正经的人,也很难往这方面思量,只有心底清明,刁钻古怪,为人又仗义的明兰能想得到。
华兰没有明兰的敏捷刁钻,但有明兰这样敏捷刁钻的朋友,关键时候一样能帮助自己。
人活一世,谁没有个三灾六难的,自己日子容易时帮扶别人一把,彼时落难才会有人愿意出手相助。
俗话说说得好,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就算平时受帮助的人,自己落难时没有出手相助,至少他们轻易不会落井下石,哪怕只是旁观,也能给自己省去很多麻烦。
反之,平时对别人多有踩踏,就不用抱怨自己落难时孤立无援,墙倒众人推。
辩是非懂分寸,给自己存人缘
电视剧中,盛老太太不止一次夸华兰稳重能盘算,言下之意华兰做事顾全大局,懂得多方考虑,是个明辨是非且行事特别有分寸的人。
卫小娘难产丧命,大娘子知道是林噙霜所为,满门心思抓住林噙霜把柄,夺回管家权,对卫小娘的丧葬事宜敷衍了事。
华兰急匆匆回娘家,对大娘子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跟林噙霜斗,专心厚葬卫氏。
原因很简单,妻妾争风吃醋闹出了人命,这是大事,搞不好全家都要因此受累。
大娘子若只顾着跟小妾斗,潦草对待亡故的人,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让卫氏娘家人抓住把柄不放,灾祸降临,遭殃的不只是林噙霜,还有整个盛府的声誉和前途。
抓大放小,把注意力放在厚葬卫氏上,一方面是在为盛家分忧,安抚卫氏娘家人,保住盛府的颜面和未来;另一方面也显得自己宽厚仁慈,在主君面前博一份好感;最重要的是,夫妻一体,保盛家就是保自己。
风波过后,盛弘果然对林噙霜无限冷淡,主动把管家权恢复到大娘子手中。
处理这次事件,还不足以显示华兰的大局观和是非观,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能显示华兰是非清楚分寸适度的,是大娘子被康姨妈挑唆,对盛老太太下毒后。
大娘子对婆母不恭,被赶回宥阳老家,为盛老太太祈福消灾。
华兰和如兰心疼大娘子,两人见到明兰时,有心想为母亲求情,若是明兰肯松口,大娘子就不用一直待在宥阳。
说情的话是如兰开的口,借她有身孕需要照顾为由,华兰在旁边帮腔,想让明兰跟长柏求情,免了大娘子回宥阳的决定。
听两位姐姐的话后,明兰开口就是软钉子,让大家先去问问祖母,看祖母愿不愿意原谅大娘子。
关心则乱,华兰马上意识到,求情这件事不该开口,明兰对母亲余怒未消,马上找话岔开,使眼色并且用手压住还想说话的如兰,不再提为母亲求情的事。
此事若是到此打住只能说明华兰有分寸,看到风向不对求情不成马上刹车,哪怕自己心里再想把母亲留下,多余的话也会一句不出口。
难得的是,顾廷烨身陷囹圄明兰四面楚歌时,华兰能想到悄悄从宥阳接回母亲,让母亲亲自劝明兰跟顾廷烨和离。
大娘子对明兰的关爱,不仅明兰感激,盛老太太也会念她的好,同时从侧面说明,一家人还是要互相体谅彼此宽厚,比华兰如兰姐妹的求情强何止千百倍。
做事有分寸是非有衡量的人,心里不光有自己,还能容得下他人,就算有什么私心,也会顾及对方的感受。
说话适可而止,行事当止则止,给自己留有余地,也给他人舒缩的空间。
有句老话说:“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多少人多少事,都是因为失去了分寸感,丢掉了是非心,最后弄巧成拙,南辕北辙。
纵观华兰一生,她即没有大女主的盖世容颜,也没有大女主的冠绝智慧,全靠朴实接地气的优点,一步一个脚印,给自己走出一个花团锦簇的多彩人生。
丈夫争气,自己正气,有智囊团相助,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最后和公婆分院别住,儿女双全,还被丈夫宠出新高度,妥妥踩出大女主才有的步伐。
人活一世,只要自己肯吃苦知上进,哪怕外界条件再不济,闯也能闯出一条人生路。
知道积善行广结缘,多给自己留后路,苦难时能有人伸手拉一把,再苦再难也有熬出头的时候。
最后若是能管住自己谨言慎行,看得出是非拿得住分寸,不得罪人不堵自己的路,还有什么理由过不好这一生呢?
自己争气吃苦上进,广结善缘朋友助力,是非分明进退有度,这三点才是华兰能逆袭的硬核能力。
普通人能做到这三点,何愁前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