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龙28岁生日宴上,杨四龙说了什么让人热泪盈眶?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3-01-03 17:26:25

2022年11月11日,正龙集团年满28岁。

在集团28岁生日宴上,杨四龙又语出惊人了。不同的是,这次他的一席话,并未像以往那样让人像打了鸡血般兴奋,而是让在场所有人热泪盈眶。

杨四龙说了啥?

01

企业做得再大,也要回报社会

企业做得再小,也要懂得感恩

时间如白驹过隙,感觉杨四龙辞去公职下海还是昨天,一晃眼,28年就那么过去了。

当年下海之初,杨四龙在丽江最热闹的古城新街(现在的东大街)摆摊卖货,去到昆明进货时为了省钱,买了无座的票,坐在客车的发动机上,滚烫的发动机让他不断将屁股从这边挪到那边。一天一夜的路程,坐在座位上的乘客在打盹,而他一路都在忙着挪动他的屁股……这样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而杨四龙,也从当年那个为了省点钱连车票都舍不得买的毛头小伙,变成了丽江最知名(没有之一)的企业家。

一路走来,历经风雨,正龙集团,28岁了。

28岁生日宴当天,杨四龙感谢了他的家人,感谢了正龙的新老员工和合作伙伴,以及所有和正龙风雨同舟的人。人们都听得出来,杨四龙的每一句感谢发自肺腑,如他的为人一样真诚。在回顾总结了正龙这28年来的风雨历程后,杨四龙动情地说道:“走过三年的疫情,现在是寒冬腊月,是我们企业、企业家最难的时候。但是咱们要有信心,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企业家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度过这难关,我们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随后,杨四龙表示:“企业再难,感恩的话说不完,感恩党,感恩人民。企业做得再大,也要回报社会;企业做得再小,也要懂得感恩。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

众所周知,杨四龙的正龙集团经营业务以旅游业为主,过去三年的疫情,对正龙集团的打击可谓是致命的。仅以拉市海湿地公园为例,疫情期间游客罕至,平日的游客量平均每天只有七八十人,而工作人员就有140多名……

然而,面对这样史无前例的打击,杨四龙依然坚守一名企业家的底线,依然善待员工,依然感恩人民。

02

感恩,人生旅途中的关键词

事实上,“感恩”两字,一直是杨四龙人生旅途中的关键词。做人也好,做企业也罢。

在中国看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部门怎么样,你不能只看宣传,要看口碑。坊间对杨四龙和他的正龙集团的风评一直都不错,这在和杨四龙同一筏的老总中,在中国企业家不少都具备不可言说过往的现实下,算是一个异数。

曾有人说,“杨四龙早年在昆明还未发迹时,就非常讲义气,尽管自己没多少钱,但是只要有丽江老乡找上门去,他能帮的一定会帮,还经常和一些老乡聚会。那时候我就觉得杨四龙这个人将来能成功。”

一位正龙集团旗下公司的员工说过,“我们杨总的做人做事,这辈子只要能学到三分之一,我就非常非常满足了。”

这两人和杨四龙都没有什么利害关系,能有这般评语,实属难得。

正龙旗下的企业,全列出来会吓人一跳,但正龙和杨四龙之所以在丽江名声好,不光是因为企业做得大,而是因为正龙有一颗感恩的心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

28年来,正龙集团在发展自身实业事业的同时,也一直用实业去回报社会,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28年来,先后为社会捐款捐物近2000万元,担负着一个本土企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杨四龙还担任玉龙县塔城乡十八寨沟村委会主任,带领一村百姓脱贫致富,为维护地方安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无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正龙人的身影。

(资料图)

鲁甸地震时,杨四龙第一时间准备了数百万元的救灾物资,装上拖拉机,从丽江浩浩荡荡往鲁甸灾区运,而车队拉出的横幅是“丽江人民感恩车队”,而不是“正龙集团”,从这个细节,人们看到的是,杨四龙无心借天灾扬名,而是一心关注灾区,关注丽江人和鲁甸人得友谊。

丽江的大事,丽江的公益,杨四龙从来不会缺位,能出钱则出钱,能建言则建言,从不明哲保身,从不装聋作哑。

03

老板多,企业家不多,杨四龙算一个

如果有人问你,企业家是什么意思,你可能会笑。笑的是这个问题太简单,企业家不就是做企业的人呗,俗称老板,现在遍地X总、Y总,不就是企业家吗?

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并不是说这个人名下有一间公司,甚至不是看这个人的公司赚了多少钱,而是看这个人的公司赚的是哪一种钱,还要看这个人的身上肩负了多少社会责任。

有人问了,那按你这么说,是不是捐款多就是企业家?还不是。

按照管理学的观念,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

综合以上这几点,有革新意识,善于捕捉战机,公司规模较大,企业老总承担了很多必须承担的义务,还经常做一些非必须的回馈社会的举动,那就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家,不然,即使再多人喊你“X总”,离企业家还有老远一段路哩。

(资料图)

我们再换句话说,人人都有思想,但只有极少数能被称作思想家,古往今来多少商人,只有个别能被称作企业家。企业是公司和非公司企业的统称,全中国不知有多少万人运营着公司,全丽江的公司也不知有多少,但能被称作企业家的人,凤毛麟角。

一个企业发展得怎么样,要看领头人;看领头人,要听其言,观其行。有人闷声大发财,有人发财之后去建佛堂,烧名山大川的第一柱香,有人不管赚了多少钱,只想对社会有更多的回馈。

28年,正龙的爱,一如既往。

此前,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国清便如此评价杨四龙:丽江的企业很多,但企业家并不多。杨四龙和他的正龙集团在丽江堪称竖起了一面旗帜,这是发展的旗帜,是智慧的旗帜,正龙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一句话恰如其分。而这对杨四龙,是一句非常中肯的评价。

天雨流步:在丽江的民营企业家中,杨四龙不一定最有钱,但绝对是最有名的那一个:他在昆明开了云南第一家KTV量贩;是丽江最早下海的那一批人;是第一批私人搞旅游 的人;是第一批养殖三文鱼的丽江人中的一个……此外,不管汶川地震还是彝良地震,总之哪里有难,哪里就会有杨四龙组织拉去的一车车大白菜和宁蒗洋芋;在每一次的丽江“两会”上,他也总是最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常委,提案、议案多得吓人。反正在丽江人眼中,不管在哪里,总会有这个名叫杨四龙的人。

好梦丽江:纳西族向来有“重文轻商”的传统观念,现在,杨四龙让纳西族人民最自豪的不是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他用自己的奋斗和经历瓦解了这种传统思想,让商人获得了同样的尊重和地位。

小溪流:这二十多年来,杨四龙个人的变化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二十年前他开的是桑塔纳,后来换了别克,现在开的是奔驰;办公楼也从以前的租赁,到现在在玉龙县城建起了8000多平米的集团办公大楼,他是纳西族的商界标杆,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榜样。

胖金妹008:杨四龙办公室的阳台上,放着一台高倍望远镜,正对着玉龙雪山。每天来上班,杨四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望远镜前瞄上一眼,看看雪山上的雪给有变少一点。他说自己是雪山的守护神,等玉龙雪山上没雪的那天,他要承包下雪山的刷白工程。但他最希望的,是永远不要有那么一天.

五大伯:杨四龙这样的商人,赚再多钱,人们也是只有羡慕和敬重,没有嫉妒和恨;因为杨总为丽江、为云南、为老百姓做的事,建的言都摆在那里。

蹦跶:杨四龙可能不是很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一定是一个对自己民族充满情怀的企业家。

的确如此。

04

喜欢“曝光”的杨四龙

和丽江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更愿意隐藏自己不同,杨四龙更喜欢“曝光”。他并不忌讳在媒体上大放厥词——

“做企业的,现在每天都在愁:愁贷款,愁员工,愁赋税。”

“多给政策,疫情期间政府和银行要多给政策,和企业一起共度难关。”

“你好的时候,所有人都吹着你,而你不好的时候,所有人还是催着你。”

他还常年疾呼保护玉龙雪山:“人近一尺,冰退一丈 ”,不要到头来,“古城哪有纳西人?遥听玉龙曾有雪。”

他难道不知道这些话会得罪人吗?肯定心知肚明。可他依旧愿意讲,始终站在一线,为丽江,为纳西族,为拉市海,为民营企业家呼喊。

因为,只有他知道,丽江的初代民营企业者,都是从几千元的小本买卖发展至今,一路上经历太多的坎坷、磨难……几天都讲不完。但丽江的发展,经济的活力,依旧要靠这些民营企业推助向前。

1994—2022

正龙集团,年满28岁!

28年,本身就是民营企业发展“九败一生”的幸存者

屡战中屡败,在屡败中屡战

永远是企业的常态

别羡慕老板的风光,也别嘲笑他人一时的困顿

丽江人,如果能有杨四龙这种时刻精神饱满的状态

就算不成功也能有点其他作为吧!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

祝福28岁正龙

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