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传播诅咒,暗讽疫情时代...今年最赚钱的恐怖片爆款,到底有多恐怖?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3-03-29 10:31:03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最近海外恐怖新片扎堆来袭,《珀尔》《野蛮人》《断魂小丑2》连着尖叫一番后,又有一部高人气恐怖片黑马《危笑》,释出了资源。

作为今年最赚钱的新片之一(票房翻了成本的十多倍),《危笑》其实是一部成本仅为1700万美元的无名小制作。出品方派拉蒙起初对它并不上心,一度只打算网播,见试映口碑不错才转至院线上映。

可能是得益于影院集体观影的恐怖氛围,以及片中恐怖片段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病毒式传播,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小片快速火成了海外观众口耳相传的恐怖爆款,豪夺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力压乔丹·皮尔执导的科幻恐怖大片《不》,成为截至目前今年度全球恐怖电影票房冠军,堪称超级黑马。

片子虽小,但确实有火的潜力,光看卖相就邪性十足。

片名“危笑”(英文片名Smile),就是一个阴阳怪气又很贴合故事的谐音梗。

“大嘴套小嘴,嘴嘴无穷尽”的海报设计逼死密恐患者。

预告片也是什么重口给什么,“自杀式”微笑和真·掉头的跳吓(jump scare)名场面,都把吸睛指数步步抬高。

影片讲述的中邪故事,也在诅咒传递类恐怖片里颇具新鲜创意。

女主人公萝丝·卡特是一名接待急诊的精神科医生。某日,她接诊了一位“急性精神失常”的患者劳拉。她表示自己最近时常看见一些人露出诡异微笑,并认为有一个邪恶之物一直环绕并企图杀死自己。

坚守医学常识的萝丝在诊疗室试图安慰劳拉,告诉她这可能只是压力下的幻觉。但就在此时,劳拉突然失常,一边微笑一边用碎玻璃片划开自己的脸和脖子,当着萝丝的面,在极为诡异的笑容中自杀。

没过多久,萝丝也开始看见劳拉口中不断冲她微笑的怪物,并一步步踏上劳拉的老路——时常“幻视幻听”、紧张焦虑、无法胜任工作、无法继续正常生活、被当成疯子送到急诊......

她也在探查中得知,这一切都来自一个在人际间传播的邪恶诅咒:

目睹微笑式自杀,是诅咒传递的形式,看过之后就会变成被恶灵盯上的对象。恶灵以恐惧、伤痛为营养,内心创伤越大的人越吸引恶灵,越容易被“选中”。

身为医生的萝丝看似理性、稳重,实则饱受童年时母亲意外死亡经历的折磨。所以,诅咒在她身上的反应也尤为骇人、血腥。假如不在几天之内破除,萝丝也会像其他中咒的人一样,在微笑中惨死……

和传统恐怖片里,看了不该看的死亡录像、闯了不该闯的禁地导致被诅咒的方式不同,影片将恶意注入到日常人际交往中,最日常、最友善的社交表情——微笑。

这个设定和以性行为传播诅咒的青少年恐怖片《它在身后》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像后者切断了性爱和愉悦的关系,将其变为亡命追杀一样,《危笑》打碎了笑容同释放善意、表露快乐的正向关联。笑,既不是美妙的真情流露,也不是友善的社交礼仪,而是控制、洗脑的仪式,厄运、死亡的触发点。

观众能被吓到,不仅是因为中招人物的笑容与自杀行径“看上去”很阴森、变态、血腥,还在于微笑的社会情感意义被彻底扭曲,走向邪恶化。

而它的日常属性,也增添了细思恐极的惊悚氛围。

由于微笑实在太过寻常,一旦化作诅咒传递形式,更添“防不胜防”的渗透包围感。配合着影片同样防不胜防的跳吓恐怖伎俩,基本能把不怎么看恐怖片的新手观众稳稳拿捏。

细细琢磨,“微笑即危笑”的设定也有应景的讽刺意味。

某种程度上,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与片中用“微笑”轻易传播的诅咒,就有不少相似之处。“戴上口罩(挡住病毒/微笑)”、“保持社交距离”,也都是非常态环境下,相当有用的“保命”方式。

女主“发疯”后,她的未婚夫和亲姐姐,果断又无不冷酷地同她切断关系。这些行为看着非常自私,但也是因为如此,才让他们最大程度上免于被诅咒传播。

相反,对女主有求必应、关心备至的前男友警察,倒成了在诅咒面前反复晃荡的危险人物。这位助攻大、心地善的警察,和医者仁心的女主一样,意在救人却最容易引火上身,像从前的病人一样被边缘化,遭受邪灵侵蚀。

为躲厄运而必须泯灭正常的人性,这个设定可以说非常现实也非常讽刺了。

而女主在猜忌怀疑的漩涡中,遭遇众叛亲离、被视作“疯女人”,同时被社会和家庭驱逐的经历,也和今年较为热门的女性向恐怖片《珀尔》《野蛮人》《男人》一样,展示了一种典型的女性困局。

恶意往好人身上弥散的诅咒传播倾向,女主在童年创伤、超自然力量、现实冷漠的夹击中被伤害的过程,既是这部恐怖片残酷的冷笑,也影射出生活里真切存在的阴暗和荒谬。

当代人在疫情之下,与日俱增的生存压力,对社交既恐惧又渴望的心态,竟也在这部小恐怖片里,以夸张又不失力度的方式,悉数上演。

片子在“被诅咒-追根溯源-破除诅咒”的常规框架剧情里,也以幻觉之名,做出了好几个效果不错的反转,用反光明的结局,守住了邪性气质,贯彻了从开头延续到末尾的恐怖绝望感。

由此可见,聪明新颖的高概念与呼应现实的潜文本激发恐怖联想;跳吓手段不高明、来得硬但真的能吓到人;剧作框架常规但胜在体系完整,都是《危笑》从烂片扎堆的低成本恐怖电影中突出重围的法宝。

但这就能担得起全年最佳恐怖片的名号吗?

豆瓣6.3这一不高不低的评分,以及不少网友“闻盛名而来,网盘阅毕,小失望而归”的口碑反馈,或许说明了影片在祛除了电影院观影的气氛加成,以及海外铺天盖地的营销助攻后的实际水平——

微笑诅咒有亮点,跳吓有即时恐怖,但一切也仅止于此了,属于可以一看但很难说优秀的恐怖片。

细究原因,还是和上文反复提及,也是影片反复使用的“跳吓”恐惧手段相关。

这种前期刻意压抑、隐瞒,然后狂怼惊悚瞬间,猛扎一剂肾上腺素的强力打法,能够在那一个时刻,把入戏的观众“吓得一跳”。片中突然掉下的脑袋,撕开的面部皮肤,都是来得突然,看相重口,也非常来劲的恐怖场面。

假如能在影院里,与同场其他观众一起,跟随着这些名场面大呼小叫、拍大腿捂眼睛,观影的惊吓爽感应该会更强烈。

但也像一些经验老道的观众所吐槽的——“好多跳吓都老套到可预测”,表明这个诉诸感官的惊吓手法,吃的是新鲜感,也有一套识别的方法,效果会随着观众的耐受度和观影经验的增加而递减。意在瞬间强度,而非萦绕不绝的惊惧氛围。

而且,预告还泄露了几个跳吓大招,真到了看片时,甚至会进一步降低惊吓感。对于不吃这套,还网盘观影的观众来说,就更没啥意思了。

除了跳吓效果因人、因观影环境而异,另一个明显遗憾则在剧作本身——以微笑为核心的日常化恐怖,没有完全发挥。

在片中,微笑仅仅是一个视觉恐怖元素(中了咒的人会看到前人的阴森笑脸,自杀时也是带着糁人笑),剧情层面微笑即危笑的恐怖杀伤力其实缺乏更深入的表现形式。加深恐惧的解读,全靠爱思考的观众自行联想。

女主中了微笑诅咒后,影片并没有继续开掘“微笑”,以及其他日常之物,给她带来的恐惧压力,而是急急转向了理性医生到精神失常的人设翻转,以及勾连前史的心理创伤挖掘。

一些用于营造氛围的恐怖小场面,也都是陈年的烂招。

孤身一人住郊野大别墅,但就是节能省电哪哪儿都不开灯;走哪儿都得拿个玻璃杯然后再“应景”地摔碎它;可爱无辜的小宠物永远第一个卒;杀戮了一番发现是梦境……也难怪一些恐怖片老饕吐槽看得打瞌睡。

即便不够高明,但《危笑》还是做到了讲清楚一个故事的本分,用比较合理的方式把超自然的邪恶力量与主人公的心理恐惧相连接,保持了通常的逻辑。

成本低廉没啥花钱的大场面,但还是努力地用微笑设定、跳吓与血腥的幻觉,提供恐怖刺激,顺带呼应了时事。

差异颇大的中外观众口碑,也从侧面说明,恐怖片能不能在电影院看,体验差别还是挺大的……

从《X》到《咒》,再到万圣节的《珀尔》,和最近这部《危笑》,今年可以说是恐怖新片成绩斐然的一年。

无论评价怎么分化,这些火出圈的恐怖片,都说明大众对于恐怖电影的兴趣真的在提高,哪怕是咱们只是网盘观影。可见,大家是真的很想借着假的电影,发泄,嘶吼,尖叫一番吧......

(文/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