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门槛真低,一部手机也能获得“金鸡奖”
11月12日晚,在红毯和颁奖典礼的光影盛宴中,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厦门迎来了最高潮。
同样是厦门,也见证了电影和手机相知、相恋、相爱的三年。第三届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也在这里决出了8项大奖。数字可以说明今年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的热烈程度:投稿作品从2年前的200多部增长到今年的近五千部,其中56部优秀作品入围终评。
更令人感叹的是手机电影的高质量,就像那个入围作品混剪视频里展现的,实验影像、定格动画、竖屏拍摄、圆形遮罩拍摄、纪实摄影、童话题材……丰富的题材与极强的质感,电影与手机碰撞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当电影遇到手机
当电影遇到手机,这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大的改变,是个人创作者的黄金时代。就像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所说,手机电影拍摄的低成本、大众化使得创造性、自主性的艺术思想表达成为可能。一个全民创作的手机电影时代来了。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闫少非
之所以这样,首先是因为手机的便携性,让随时随地拍摄、记录成为可能。华为终端BG副总裁李昌竹说,今年入围的作品很多都来自于平时的记录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且手机的很多独特特点也得到了体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侯克明回忆,以前学电影太困难了,需要用胶卷,还得会冲洗,不进电影学院很难学会拍电影,现在用户手机可以随时拍,实现了普及化。
的确,手机为越来越多的个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表达欲和创作欲释放的载体。而个人创作者们的加入,也对电影带来了新气象。手机电影往往需要创作者集编剧、导演、摄像、剪辑等多种角色于一身,内容走向甚至也会根据创作者个人的想法而变化,这让手机电影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这在电影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也带来了很多惊喜。比如,这次获奖的很多作品都让人眼前一亮,如获得“最佳实验影片”的《让我们相爱吧》,用动画和记录的双重技法,以隔离生活中所拍摄的手机影像来管窥一个独居的中年男人无聊又浪漫的奇幻一天。
“和‘专业’与否相比,想法是更重要的,它才是创作真正的灵魂。”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著名导演李少红的终审寄语道出了个人创作者加入电影界的本质。就像圆桌论坛的主题,“拥抱个人创作的黄金时代”,具有鲜明特点的个人创作正在成为电影界的趋势。就像《爱情神话》、《隐入尘烟》等优秀作品就是创作者自编自导的电影,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著名导演 李少红
李少红说,手机电影已然成为电影产业的一个全新赛道。此言非虚,手机电影的确为电影产业做出了贡献,不仅能让更多创作者加入进来,而且打造手机电影的过程也是对创作者全方位的锻炼和考验,有助于电影人才的成长,手机电影在作品创意、拍摄质量上的不断精进,也推动了传统电影行业的创新。就像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产业研究处处长王丹在手机电影主题论坛上所说,手机可以让创作者在内容表达等方面进行练习,记录自己的灵感,从“做小文章”到“做大文章”,这对于整个电影产业的人才培养很有意义。
总而言之,各方都一致看好手机电影,一个人人都可以拍电影的时代真的来了。
一部华为手机就能参与“金鸡奖”的背后
“没想到拍电影的门槛这么低,一部华为手机就能参与‘金鸡奖’!” 这是一个创作者的感叹,也道出了个人创作黄金时代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华为手机。
正如著名摄影师、导演赵小丁所言,技术进步会给产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手机影像质量的提高首先具备了这种可能性。的确,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的这三年,见证了手机电影的蓬勃发展,背后就是华为影像技术的不断突破,针对手机拍摄中遇到的夜景、人像、景物突出等核心痛点,逐个击破,为手机电影的创作者们带来了更专业的拍摄设备,推动手机电影走向高质量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今年7月,华为影像品牌XMAGE发布,就浓缩了华为在移动影像领域多年的积累,构建起以我为主的影像技术护城河。搭载XMAGE影像系统的华为Mate50系列,成就了移动影像技术的高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首创十档可调物理光圈,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介绍,可变光圈技术在狭小的机身空间内实现光学系统和机械结构的最佳匹配,让影像模组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不仅带来了更大的进光量,实现大师级的夜景拍摄,而且专业模式下十档可调的物理光圈也带来景深范围和虚化程度的自由调节。
长焦微距,是华为Mate50 RS保时捷设计搭载的黑科技。常规的微距,无法兼顾远距和微距拍摄,要么防抖和图像质量不佳,要么创作空间受限。但是,华为Mate50 RS保时捷设计在业界首创超长行程滑轴式马达设计和双镜群内对焦架构设计的技术创新,实现了更远对焦距离、画质更清晰的微距拍摄体验,这一技术对于手机电影创作者们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让他们轻松拍摄微距的世界,打开创作的新可能。
总体而言,华为Mate50系列堪称是华为移动影像技术的集大成者,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以超级夜景模式为例,凭借F/1.4的大光圈与RYYB的感光阵列,以及XMAGE影像系统的引入,华为Mate50 Pro在多色彩的夜景环境中,能够轻松实现画面纯净、色彩生动、细节丰富、明暗有致的氛围感大片。而且,买华为Mate50系列送望远镜和显微镜,既有最高达100/200倍的变焦范围,也支持2.5厘米超级微距拍摄,特别适合手机电影创作者。人像拍摄也是华为Mate50系列的惊喜之处,超大光圈主摄、精准的人像分割计算能力以及XD Fusion Pro算法等,带来专业人像的拍摄体验,这一切都成就了手机电影拍摄利器。
最近,DXOMARK公布了华为Mate50 Pro的影像测评成绩:影像总分149分,位列全球影像排名第一!用DXOMARK的话来说,华为 Mate50 Pro 有着强大的硬件和细致的软件调校结合,在大多数功能上都可以很均衡地提供顶级性能,其在所有光照条件下都能拍摄出优质的照片和视频,且在低光成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影像XMAGE,从技术创新、影像风格、拍摄体验三个维度,带来移动影像的不断突破。在技术上囊括了光学系统、机械结构、成像技术、图像处理四大成像模块,从光机电算四个维度不断创新升级。影像风格也值得一说,华为对影像的探索已经深入到色彩科学的无人区,来自中国、芬兰、日本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7大华为研究所的艺术学、心理学、光学、色彩科学等8大研究领域的研发人员们,联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提炼出了独特的XMAGE风格:真实感、沁润感、通透感、呼吸感。
据李小龙介绍,XMAGE的风格是在XMAGE原色基础上,不改变物体的固有色,只从饱和度、明度两个维度进行调整,从而既保留了影像内容,又呈现出鲜艳和明快的调性,而且基于色彩科学的风格也更符合人眼审美。华为Mate50系列首发了XMAGE影像,从其拍摄的影像来看,确实更具电影质感。
在电影行业,技术和创作、内容是一部优秀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手机电影时代兴起的背后,就是技术与创作、内容的同频共振。我们经常调侃华为拍摄的短片专业,是“华为影业”,在华为移动影像技术的推动下,从电影到手机电影,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华为影业”。
后记:电影的“X”时代
“6月份导演的影片《R闪》,讲述少年的故事。在见到这帮小伙伴时,我还没有剧本,只有一个讲述少年面貌的概念,听他们的故事和言语就好,于是决定给一个‘情景’,让他们在里‘生活’,这个片子就这样在里生活。” 获得第三届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最佳潜力创作奖”的《R闪》导演杜海朋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这个片子就这样在里生活”,这句话我觉得特别适合描述手机与电影碰撞在一起所带来的改变。以前的电影,被认为是一种虚拟艺术,现在的手机电影则越来越多的来自个人创作,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个人风格,也更多地源于生活:演员很多是素人,场景也在生活里。
甚至用来拍摄的工具——手机,也越来越变得无感。这个无感,是拿起来就拍,而不用再担心所见、所想不是所得。正是华为在移动影像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探索,让个人创作者们可以无感地拍摄,记录、表达自己的生活,用电影这种高级的艺术释放自己的所感、所想。
即使对于专业创作者们,手机也具有独特价值。手机作为小机器拍摄方式,因为大家经常使用,所以可以消解掉很大的镜头压力,新人演员在手机镜头下的表现有肉眼可见的放松。而手机拍摄,也会带来明显不同的作品呈现形式和风格。
而这一切,都与华为所推动的移动影像的持续创新密不可分,它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用手机将平凡的生活记录下来,塑造成不平凡的创作。
正如华为影像XMAGE中的“X”意味着无限可能,当移动影像技术加持的手机,与电影相爱,也必将碰撞出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