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港囧》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3-02-05 14:06:47

单纯就作品而言,我个人只能给6~6.5分。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我可以给到7分。

《港囧》的确带有很多怀旧元素,徐峥先生也很懂得抓住不同年代的观众的精神诉求。作为一个粤语是母语的北漂70后,这部片子只用了一首《饿狼传说》就足以打动我了——电影院里只有我和Eleven在跟着哼唱,从头到尾把所有的粤语歌都哼唱过了。

如果这是回忆青春的快餐,《港囧》的确像肯德基一样,快速吃起来,挺有滋有味的。

象征物的缺失
然而电影不仅仅是声音和影像的艺术,更多的时候,通俗的说,是在讲一个故事。很多时候,故事里面会有一个很明显、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东西,就算不能让人去思考,至少也能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用于推动情节。

《港囧》当中象征性的元素太多了。

徐来和杨伊学生时代画的海报;
两个人始终没完成的初吻;
蔡拉拉的DV——清晰度1080 60i( i是interlace,隔行扫描;P是Progressive,逐行扫描);
蔡拉拉、徐来的奔跑特征和拍摄角度(致敬汤姆·克鲁斯《碟中谍4》);
会遥控爆炸的外星人头盔道具;
十多首适时响起、脍炙人口的香港流行歌曲(在文末);
一票香港曾经红极一时的男女演员;
梵高的两幅画;
姐姐去韩国隆胸和隆臀;
香港曾泛滥一时扫荡奶粉的大陆水客;

等等等等。

这些有象征性的东西都是点缀,都太零碎,它们的确有着时代的特色,折射了情怀,但是并不具备结合的源点,更没有连贯性,也不具备主线剧情推进的表征作用,不能让观众因为这个“象征物”而提升代入感,真正带来对故事本身的共鸣。如果觉得这个说法太深奥,那么,《超能陆战队》当中大白的电脑主芯片就是真正具有推动故事主线作用的典型象征物——它只出现过5次(如果我没记错),但每一次都结合情节,合理展现了编剧和导演想让观众看到、想到、体会到的内在含义。

回过头来看《港囧》,这些象征性元素,就是世界杯决赛夺冠夜喷出的彩箔,修饰、点缀意味明显,增加气氛,但它们太繁密、太过堆砌,以至于永远也代替不了决赛和夺冠。

我个人觉得,徐峥想通过青春期的感情元素,以及主人公对这段感情报以理想化的憧憬,唤醒彼此间年少轻狂以及那种荷尔蒙的冲动,来维系整片的情节连贯。然而想法和实现是有很明显的距离,场次的衔接我不敢去下定义,不过依然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片中切场的时候节奏太差,叙事不流畅,存在生硬切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