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600字影评
当一场灭顶之灾霎那间降临,当身边的一切在顷刻化为虚无,当一线生的希望就在眼前,却眼睁睁地看到自己被抛弃,当死者已经逝生变成一种罪责。时间过去,心灵的救赎一直都在继续,悲伤消散,始终有些人怀揣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走在生命的路上……这就是那场残酷的灾难,曾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而今天却被宽大的电影屏幕呈现在眼前——《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的地震场景只有4分钟,元妮的负罪和感恩占据了影片近两个小时,地震只有23秒,负罪与感恩却有32年。
冯晓刚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在大众文化层面上几种而强烈地突显了普通人的负罪意识。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过于苛责自己当作一种心理病态,观众都理解元妮没有错,但反思自己的过错,也未尝不可以成为普通人追求善和的心理习惯。
至于在大众文化层面提倡了感恩就更重要了,感恩——不论在西方和东方,都是对市场经济价值观的一种文化补充,人和人不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关系。元妮认为丈夫拿命来对自己好,自己作为报答就要一辈子做他的女人, 这在提倡男权主义和从一而终,应该在更普范意义上理解报恩。我们虽然没有西方的感恩节和吃饭前的感恩祷告这些感恩习俗,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是我们民族的道德华与,这不就是等价交换吗?
《唐山大地震》也是冯晓刚导演在没有普遍宗教的社会里,对大众心理文化的一种理解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