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感悟?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3-01-19 21:41:51

《光阴的故事》观后感(一):光阴它带走流水的故事

光阴它带走流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指望》最有感觉,《小龙头》也不错,虽然看上去很青涩,就像青苹果一样,但是有嚼头有回味。杨德昌也正式迈进了电影之路。光阴虽荏苒,他们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

《光阴的故事》观后感(二):骑车

最喜欢的还是《指望》,更喜欢里面的那句: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了。

就像莱蒙托夫那首《一只孤独的船》上写着:将要直面的,与已成过往的,较之深埋于它内心的,皆为微沫。

小时候急着长大,长大了又执念与过去的单纯美好,思来想去都是些苦恼的事。不断加强自我内心的建设,让它的根基变得更牢靠。

《光阴的故事》观后感(三):指望

《光阴的故事》里杨德昌安排小男孩说了看似稚气实际上又像极我们人生某些时刻的这么一段话:“你知道,我一直急着想要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了。”这句话也可以是“等我有钱了,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等我xxx就可以xxx了,这样的幻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真的等到以后,要面对的往往是无所适从的慌张。

杨德昌将这个短片命名为《指望》。

《光阴的故事》观后感(四):光阴

很写意,也很写实。童年的忧愁是一只丢了一只小恐龙模型,失去一个伙伴。少年时期的愿望是学会骑车,觉得只要学会骑车,就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学会了骑车之后,却不知道该往哪里骑了。青年时期,是在现实面前面对野心和爱情,惶惶然不知所措。而成年之后,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 觉得台湾电影还是受到日本的影响很大。表面平实温和,内里暗流汹涌。最汹涌的,就是时光。电影就是一门与时间和光影打交道的艺术,不是吗。

《光阴的故事》观后感(五):普通的开山之作....

被誉为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个人觉得普通了。<小龙头>太注重情绪的流动,情节上显得乏味。<跳蛙>开头的自诉还蛮有意思,之后转折得莫名其妙。当然李国修的表演是亮点。<报上名来>故事和表演都很流畅,但过于小品了。最后说说杨德昌的<指望>,在镜语和情感表达上是最好的,尽管和之后大作相比,有些刻意了,但少女怀春的心思描述的很到位....

《光阴的故事》观后感(六):稚嫩却温暖的片段

看了关于这部《光阴的故事》的影评,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小龙头》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没有两小无猜;《指望》里我喜欢那个小四眼弟弟,自己何尝不是在等待中忽视和丧失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跳蛙》正是我当下,可我不太喜欢这一段。《报上名来》也是,带着戏剧的轻松看这对新婚夫妻、看生活的捉弄与喜剧,我倒是也认为一般。

总之四个小故事相对说来都很轻松和温暖,让你短暂瞥见一眼每个年龄阶段能有的美好。更吸引我是那个年代的台湾、老电影的怀旧气息

《光阴的故事》观后感(七):光阴的故事

童年、少年的夢與寂寞是我愛看的戯之一。電影的四個故事串成光陰的情懷,荷爾蒙在每個階段的心理或強烈或微弱地滋長,包括最後一個故事講述的雜亂無章的中年。誰沒有童年的夢、少年的相思、青春的激烈以及我尚未體會的中年,又是誰的生活這麽近那麽遠。片子是老片子,蒙著逝去的時代和灰舊的色彩,不過它的故事現在的人們永遠在敍述,從未變過。比如第二個故事《指望》裏,小男孩說:“以前我想一定要學會騎車,然後就可以想去什麽地方就去什麽地方,現在學會了,可是我又不知道應該去哪了。”

《光阴的故事》观后感(八):那年,台湾新电影在蓬勃

能找到早期的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影片不是很容易了。一张DVD压制了两部电影《恐怖分子》和《光阴的故事》,其实一年多以前就在光华路法宝超市门口的一个不起眼的碟店找到《恐怖分子》,也许是名字抓人吧,老板才会把它买进。这次为了能看到另外一部《光阴的故事》,我还是把它买回来,这部电影可以在市面见到,应该是因杨德昌的名头。早年新电影运动留下来成为大师的,或者在三大电影节获奖的导演是有权得到大家更多了解的。只是我还是想着新电影运动的其他影片和导演以及那个年代:清新和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