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喜剧性表现?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作为印度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将教育作为主题,讲述了法罕、兰加和兰彻三个人在大学发生的故事。
在影片中,阿米尔汗饰演的兰彻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颠覆了印度传统的教育理念,并改变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轨迹。印度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等级森严,考入大学的难度不亚于我国高考的难度,而进入大学也被许多印度人看作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片中的法罕和兰加。他们虽然考进了印度优秀的大学,但他们读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整天因为学习而提心吊胆,直到兰彻的出现才拯救了他们。
这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喜剧片,所以在“叛逆”这一段的处理上,导演选择了在台词上做文章。为了表现兰彻的叛逆,他的台词违背了交谈准则中的“数量准则”。当兰彻被教授问道“机器的定义”时,他用自己的话做了概括,但教授却因为他没能背下书上的原话而批评他。
于是兰彻发挥出了他“叛逆”的本性,用了一连串复杂的话来调侃、捉弄老师,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一段,兰彻避免了和老师进行严肃、强硬的正面冲突,这符合喜剧的特点;而同时,他又巧妙地反击了老师陈旧、迂腐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是非常精彩了。
喜剧精神,是强有力的讽刺。可以说,优秀的喜剧总是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讽刺,《三傻大闹宝莱坞》也不例外。整部影片都充斥着对于印度教育的讽刺。相较于直接的方式,反讽似乎更能击中人心。在影片中,兰彻曾经调侃道:“人一共有十个手指,但你看看,你手上的戒指多得都快连手指头都不够你戴得了。”
这里兰彻讽刺了朋友对于宗教的盲目崇拜,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而在印度这样一个宗教大国,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此时本片已经不仅限于讽刺印度的填鸭式教育了,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在批判印度宗教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