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剧之王好看吗?谁看了的跟我说一下,谢了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2-12-14 16:09:09

华南地区票房第一,我建议还是看粤语版吧,粤语版还可以。国语版就看你自己看不看得懂了,我就觉得那个主角像我,然后我看哭了。就这样。

就凭周星驰这三个字,《新喜剧之王》的口碑与票房还有可能反超《流浪地球》吗?

说不好,现在电影更看重口碑,单有哪个重磅演员重磅导演也不一定能大爆,虽然老说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但是这几年周也拍了好几部电影,欠票的也该都花了,而且观众对大导演大演员往往都有着很高的期待,一旦到不了期待值,口碑还容易崩,所以,反而是低开高走的片子更容易成为爆款。

电影万万没想到看完的感受50字

电影正片以“我叫王大锤”开头,随后几组介绍主人公的镜头延续了网剧面瘫的表情、浮夸的表演、不按套路出牌的台词和语速、音乐、剪辑营造的快节奏。这已经成为万合天宜一个屡试不爽的经典“组合段落”,类似表现片中还有不少。和网剧相比,节操捡起了,吐槽变少或者说变得温和了,特效由五毛变为一块二的了,万万没想到,阴差阳错的“万万没想到”的神反转结尾没有了。
都应该想到的。这些变化,不仅源于电影审查,更是传播环境和表现载体变化的必然结果。以互联网作为主要传播渠道的网剧可以做成“段子集合”, 短短四五分钟正是维持住浮躁观众注意力的最佳时间;而时长90分钟的电影要求讲故事。如果说网剧是对现实生活无奈的观照和自嘲,那人们进入电影院,就是为了“做一个梦”。
所以看起来《万万没想到西游篇》呈现的是一个俗套的故事。在失去金丹的孙悟空对大锤和小美进行训练的时候,就基本猜到全片情节了。“小美回忆父亲”、“心魔附体”是各种包括但不限于武侠/魔幻类型的作品里用到烂的套路。但俗套并不意味着低劣。按照法国电影资料馆创始人亨利?朗格卢瓦的说法,当代电影史可以划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个时期。电影创作“阳光之下,并无新事”。本片的看点就在于 “万万没想到”和“西游记”这两个超级IP的结合。当然,在大屏幕上看到通过电脑屏幕熟悉的万合天宜那帮人,本身也已足够让人激动。
叙事过程中类型杂糅及由此生出的拼贴性和游戏化的特点,既是“万万没想到”的一贯风格,也是后现代语境下艺术的显著标志。譬如介绍“妖界食神”时穿插的的“舌尖上的中国”段落,又如初到白虎洞时的“白虎唱片”MV。但这毕竟是在院线公映的商业电影,游戏化至少应该符合逻辑,用尾巴草、铜镜和咸鱼降服“像猫一样”的虎妖算是怎么回事?我认为这是编剧的一大缺憾。同样,大锤和小美互赠礼物的段落调侃了直男癌不会说话,随后充满违和感的漫山遍野的鲜花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本片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周星驰电影。所谓王大锤喊出“加油,努力,奋斗”致敬《喜剧之王》自不多说。虎妖登场时踩烂鸡蛋和《功夫》中阿星在猪笼城寨外踩扁皮球的镜头简直如出一辙;慕容白被虎妖揍到不行还柔弱地进行还击,和阿星在脑袋被揍到地面以下的时候,还用手指摸索石块去敲击火云邪神脑袋的内涵表现又是何其相似。影片有“我叫王大锤”的开头,却没有“万万没想到,我最终还是……”的结尾。——土地公公是黑妖王变身当然算不上“万万没想到”。王大锤最终以一种悲剧的方式完成了从屌丝到英雄的逆袭。如果说周星驰电影的结尾是“喜剧式的悲剧”,那么不妨把本片结尾称为“悲剧式的喜剧”。君不见,化身石牛的王大锤在得到小美爱的抱抱后,居然流出了鼻血。
之前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不招人厌地打广告。在电影中打广告是需要技巧的,冯小刚为此已经挨过太多骂。学会如何巧妙地打广告,不仅是演员的自我修养,更是编导的自我修养。易小星的办法是将广告放到片末花絮中,我对这个处理方式基本满意:既不会让观众在观影时产生间离感,又能把广告投放给想要投放的受众。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屏幕上出现技术合格证而没有被保洁大妈赶走或变相赶走。直看到黑屏结束的,同厅还有不少人。从花絮中可以看出,不少场景都是用绿幕拍摄的,影片在特效上的投入,由此可见一斑。走出影院后,听到一个姑娘在哼唱“大王叫我来巡山”,这首歌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洗脑神曲也未可知。
导演叫兽易小星在知乎 “连易小星都拍大电影了,你们怎么看?”的问题下回答道:“我会努力去让怀有期待的观众不失望,我想象中最差的结果,无非是被评价为‘有诚意、无灵气’”。改编绝非易事,况且是知名网剧改编。相比不用还钱就放弃电影梦想的《煎饼侠》和细思恐极、弥漫着浓重直男癌气质的《夏洛特烦恼》,《万万没想到》至少三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