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影评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3-04-09 12:57:57

探索“江湖”中活着的“正确”姿态

这部电影,是一个盛着“武侠大餐”的社会样貌盘子。

李安导演真的很擅长趁舒适的氛围不备,趁陶醉的观众不备,摆出一些难以启齿的大道理。尤其是当最后一位主角的价值观清晰起来的时候,你就能自然而然的想到它和其他几个主人公动机间的化学反应,并且这种体验,不需要故事。

于是你吃着盘里美味的“大餐”,尽情沉溺在导演与动作指导联合带来的酣畅淋漓的武打戏码中。这其中既有李慕白的“大师风范”,又有俞秀莲深藏于心的告白,而你,果断记住的还是玉娇龙这样鲜辣十足的“主菜”。

这盘闹腾的“大鱼”,自偷走了宝剑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被整条故事线牢牢捆住,又或者说,因为她年少不知的莽撞,才致使整个故事发展下去。

这故事打动我了吗?没有,它挠疼我了。

因为我会想到人们能够“理解”她,不是因为她被迫离家的苦衷,而是因为她让我们许多人真实的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那一面。

鲁莽,自私,对前辈的不屑,依赖物质(那把剑)带来的安全感,甚至有些自大,而又确实“有些潜力”。

你甚至会认可,将“卧虎藏龙”这个词,放到现代社会中去讨论。

那是指一些“有才华,有梦想,有潜力,且渴望自由”的年轻人。他们未经历社会,向往着社会,同时又厌倦了老一辈的“那套”,在社会中玩了一圈,腻了,就不想玩了:“偷走的剑,再放回去呗!”。

这时你在看电影的时候会偷着乐:这幸亏不是我家孩子,但转头一想,又暗自伤感――我们的时代,兴许早就过去了,教训他们不再是件轻松的事,尽管我们依旧有阅历“教育”他们。

这时的你,就是影片中的李慕白和俞秀莲。

所以卧虎藏龙,大概卧的是“青春”,藏的是“新生”。这是影片中的“江湖梦”,也是现实里的“社会观”。

秀莲第一次与娇龙见面时,就给予了对方这样的评价:“说你不懂事吧,又懂点事。”

现在想想,看到娇龙为了报恩,马不停蹄的赶去给慕白配药,以及最后因为慕白的死,而自责的自杀之后,我确实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底线”,你说这是悲剧,我认为这是“现实”,因为现实本身就很悲剧。

接着,让我肯定这不是一部单纯的“问题少年教育片”的根本原因,是慕白的那句“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是小虎那句“大家要联合起来,才有机会活下去,你的同伴就成了自己的家”;是娇龙那句“有一天,我发现我可以击败你,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害怕”……

这是社会的包容,社会的团结,社会的变化,是你曾经不屑,但现在深信不疑的“标准化”人生。

怎样活着才出彩?它不是江湖里见谁怼谁的“娇”式活法,也不是沉淀自己却错过真心的“白”式活法,当然,它也不是“摘不到星星就抢梳子”的“虎”式活法。

它没办法被界定,江湖也好,社会也好,最值得高兴的就是这个了,当然最苦恼的也是。

不然要都像李慕白那样“送走了剑,就送走了恩怨”,那幸福要简单的多,可电影说了,这没用!

现在,这盘“菜”被吃光了,你也看到了底下放着的“现实”,“咀嚼过后就是思考”,这确实是目前证明自己依旧“活着”的最有用的方式。

在这场与导演的思想博弈中,思考不出结果,也没事。

毕竟,对于为人处世的姿态,人贝勒爷早早就给了提示:

“刚柔相济,方得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