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部电影的影评
希望 ,自由与自我救赎
——评《肖申克的救赎》
有人问我希望是什么?我茫然不知所措。希望究竟是什么呢?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信息高度便捷的时代,我还想到过希望吗?物质与信息的洪流早已让人喘不过气来,想拥有一辆汽车,想拥有一幢豪宅,这算不算希望呢?希望应该是一种崇高的东西,就像安迪那颗永不放弃永远坚强执著的心。当希望一点点地异化,最终沦为媚俗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就仅仅只是欲望了,典狱长那幅道貌岸然的嘴脸大概就是最为真实的写照。
自由又是什么呢?20年后当安迪最终爬过那条肮脏的下水道,最终逃出那座人间地狱的时候,他仰天长啸,他终于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尽管他本身并没有罪。影片似乎在告诉我们,自由就是安迪心中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就是背负了20年的自我救赎。自由是什么,就是能在阳光下悠闲自得的呼吸。对于我们,它就像空气,根本不去想失去它会怎样,但对于高墙内的囚徒,自由却是他们唯一的向往,而这也正是安迪的希望,正是这一希望给了他勇气,给了他坚强,也给了他智慧,最终成为他重获自由的根本动力。
“我从未搞懂他们唱什么,其实我也不想搞懂,此时无言胜有言。她们唱出难以言传的美,美得令你心碎,歌声直窜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进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就在这一瞬间,鲨堡众囚仿佛重获自由”。 这是影片中瑞德的一段话外音。那是一个令人无比感动却又神伤的一个镜头。安迪不惜受到处罚,私自在播音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他究竟在想什么呢?是什么驱使他冒生命危险作这样一件看似似乎很傻的事呢,要知道在此之前安迪一直都是一个冷静而富有智慧的人。自由——正是对于自由的渴望给了他充足的勇气,去做这样一件事,因为只有在那一刻他仿佛重获自由!因为只有在那一刻他所有的希望也是唯一的希望,仿佛才成为了触手可极的现实!
表面上看来,这部影片的一个重要主旨似乎是在揭示美国的司法黑暗,无罪却被判为有罪,监狱肮脏而且黑暗,宛如人间地狱。典狱长的那句“我坚信两件事情,一为管训,一为圣经,你们两样都少不了, 在这里你把信仰交给神,把命交给我们”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影片自始至终都在围绕“救赎”这个神圣而又令人不可捉摸的话题。中文译名还有译成《刺激1995》的实在是恶俗,《肖申克的救赎》这一译名我想本身也包含着对于影片“救赎”这一主题的理解。
基督教对于西方的文化影响至深,“救赎”这一观念是基督教文化的一个重要母题。这样说来,人有原罪,无论任何人都得赎自己的罪过,在宗教时代,人们渴望得到主耶苏的救赎,可是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在后来“人也死了”,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依靠谁来救赎自己呢?《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答案。只有自己才可以救自己,只有自我救赎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自由。安迪刚来到鲨堡监狱的时候,瑞德曾说鲨堡监狱里没有真正的犯人,似乎是在玩笑,但恰恰是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暗示。难道只有安迪一个人是无辜的吗?倘若人人都有原罪的话,那么现实中的无罪与有罪又有多大的区别呢?人人都有罪,那么哪里还有所谓罪与无罪之分,同样得赎自己的罪过。鲨堡监狱或者就是这罪恶人间的某种象征。无论是典狱还是犯人实际上他们都已成为鲨堡的囚犯。他们或者已完全为欲望所淹没,如典狱长,或者业已习惯,枷锁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老布,又或者人性早已异化和扭曲,如“三姐妹”,而安迪呢,他自始至终都是清醒地,从得到那把小锤子起,他就已经开始走上了自我拯救的道路。而这自我救赎也最终使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当老布在坐了50年牢最终获得自由之后,他却选择了自杀。瑞得坐了40年牢之后终于获得了假释,可他上厕所也得先老板请示,否则就撒不出尿来。这恐怕才是真正的悲哀。影片中称其为“体制化”,我想这实质上就是人性的一种扭曲与异化。习惯已经成了一把隐而不宜觉察的锁,一旦枷锁最终卸掉的时候,生命反而如同缺失了一角。在黑暗中我们可以妥协,可以放弃尊严,但绝不可以放弃希望。一旦希望没有了,妥协就已成了一种本能,挥之不去,就像在黑暗中呆久了的人,一旦遇到光明,反而会成为瞎子!
这是一部关于希望,关于自由,关于如何拯救自己的片子我想无论如何,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幸福,永不放弃,永不绝望!
人们似乎更习惯见这部片子列为励志类,虽然定位低了些,但也实在不无道理。看这部片子你最直观的体验就是感动,来自灵魂深处的不可名状的感动,看到后来我们早已忘了所谓的司法黑暗,更不会想到什么“救赎”。感动本身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意义。所谓“其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或许这种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我想一部叫座的,成功的商业片,它直接打动观众的正是这种能够带给观众某种心灵上的但又是较直观的体验的东西。庄子讲言意之辩,以为“得意而忘形”,可是如今的众多商业片确是让人“得形而忘意”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刺激与满足而早已将意义抛之云外。《肖申克的救赎》事实上并不是一不纯粹的商业片,但也不能说它就是一部纯粹的文艺片,它的成功在于它将两者作了完美的统一,这样反而达到了一个更好的效果。观众仅仅通过看就获得了某种灵魂上的冲击,而这种体验有不仅仅来源于形式它有更深厚的意义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