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导演赵磊作品《北方的霓裳,北方的河》入围两大电影节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2-11-12 17:02:40

前不久,宁夏导演赵磊拍摄的纪录电影《北方的霓裳,北方的河》荣获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最具投资价值项目奖”,以及85万元的投资奖励。这也是今年北影节创投板块入围项目里唯一一部纪录电影项目。

11月7日,记者见到了赵磊,他正在准备去厦门参加202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这次入围的是金鸡百花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关注单元’,会有展映和导演交流等环节。”赵磊告诉记者。

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未可知”

生于1985年的赵磊并不是影坛新人,出生于盐池,在华侨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当过记者、编导,干过自媒体,但他始终有一个电影梦。

2008年,他执导的电影短片《旅途》入围四川电影电视节。2011年,他编剧并执导的电影《日光之下》入围西安民间影像展和第三届大连独立影展。2015年,他制作了电影短片《山之外》。2018年,他制作了电影短片《酿士》。2019年,他开始制作《北方的霓裳,北方的河》。2020年,他编剧的作品《流浪者之歌》入围吴天明电影专项基金,本人也入选“大师之光”青年电影高级研修班。

2018年,赵磊策划拍摄了一部以一个西北摄影师为主角的公路片。 勘景过程中,他开始关注沿黄河两岸原住民的生活状态。“那种带着苍凉的美和孤独的生活状态,让人很震撼。”从那时起,赵磊一边踩线一边选择故事主角,策划《北方的霓裳,北方的河》的拍摄。

拍摄过程遇到不少突发事件。比如拍摄第二个小故事时,一位角色突发疾病去世了,原本写好的剧本无法继续,只能重新构架。这件事让摄制组其他成员始料未及,但赵磊则表示,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未可知”。

除了每天奔波数百公里,赵磊还坚持自己撰写剧本。《北方的霓裳,北方的河》从2018年开始筹备,4年时间里,从黄河源头的青海,到黄河上游的甘肃、宁夏,再到黄河中游的陕西、山西,赵磊带领着摄制组沿着黄河拍摄了20T的影像素材,撰写了10多万字的《田野调查手记》《导演创作谈》《影像集》等,每篇都匹配了摄影图片、人物特写、手绘转场图等。赵磊告诉记者,踩线过程中一共选了20多个人物,都进行了前期采访和拍摄,但最终只有5人进入了影片。

“人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

“想拍一部关于北方的纪录电影已经很久了。2018年我们着手 勘景、写作、摄影,慢慢打磨出了成熟的想法。”谈起这部纪录片的缘起,赵磊说,“这条北方的河——黄河,它哺育了数千年的黄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深受黄河的眷顾,他们即使离开了这里,目光也始终无法远离这条河。”

虽然也拍摄过很多题材,但说到真正的电影题材,赵磊首先想到的还是西北。“我之所以关注那些单纯而简练的形象,因为那里是我的故乡,人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儿。”

“4年时间,《北方的霓裳,北方的河》已经投入170余万元,这几乎是我所有的积蓄。”赵磊坦言,北京电影节85万的投资奖励主要是针对电影的后期制作,这对于还将投入150万元的他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为了让纪录片取得最佳观赏效果,赵磊采用了最新的电影摄影机进行拍摄。片子中出现的角色都是本色出演,他认为这是影片最大的看点。正如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所言:“纪录片能够在创投板块里拿奖,也是比较罕见的。尤其是拿下‘最具投资价值’,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电影节对于未来纪录片市场的嗅觉。”

我在等一场雪

《北方的霓裳,北方的河》是一部关于黄河流域原住民的纪录电影,原生态地展示了黄河水亘古奔流,黄河儿女生生不息的生动画卷。清新质感的画面语言,温婉平静的讲述方式,唯美大气的艺术表现形式,撼人心魄。赵磊表示:“我们要将历史和文化中的诗意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希望通过纪录片,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西北,它不遥远,也不神秘,而是充满东方神韵。”

影片预计拍摄5个故事,分别是青海黄河边两个女人的故事、甘肃黄河边的两兄弟、宁夏中卫黄河边开渡船的人和石炭井矿区的留守者。目前已经完成了3个。

进入11月,赵磊时刻关注着下雪的讯息,随时准备动身前往陕西和山西,“还有两个故事要在那里拍摄。现在,我在等一场雪。”赵磊告诉记者,黄土高原那种地貌,必须是大雪纷飞的时候才能拍出感觉。2019年去勘景时,正赶上瑞雪初降,一片雪白的陕北高原……对比如此强烈的空间和色彩,将给影片带来美妙的观感。 

目前,影片初剪已有100分钟,预计成片在2小时左右。

“今年年底下雪的时候,就是电影杀青的时候。”赵磊预计,明年六七月份影片将制作完成。(新消息报记者 张雪梅 图片视频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