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进的道路上》:思想的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2-12-24 15:54:02

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5年,曾先后创造新中国电影的“七个第一”,几十年来拍摄了大量家喻户晓的经典影片,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今天,让我们继续共忆电影《在前进的道路上》的故事,感受经典魅力。

电影《在前进的道路上》于1950年上映,由成荫导演,岳野编剧,陈戈、鲁非、路明等主演。

1949年冬,我国经济正在恢复时期,铁路运输因此繁忙起来。东江火车站是东北某大城市的一个大站,由于车站经常发生堵塞大批重要物资运不出去,影响了各地厂矿的生产恢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铁路局派罗真同志任铁路分局的副局长,协助分局长何仲光工作。何仲光与罗真原是老战友,彼此了解,感情很深。何仲光在解放战争期间,曾在运输工作中立过功,受过奖;解放后,在铁路工作上又取得了一些成绩,因而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何仲光认为东江火车站的严重堵塞现象,是由于原来的车场太小、设备太差,不符合目前的需要。他盲目主观地设计了一个不切合实际、规模宏大的车场,认为这是一劳永逸解决火车站货物堵塞的好办法。罗真到任的当天,何仲光就向他介绍了自己的想法,但罗真由于对情况不了解,没有表态。

第二天,罗真到现场调查研究,听取大家的意见,发现车站堵塞的主要原因是调度工作方法太繁琐,他向何仲光提出改进调车法的建议。但何仲光没有认真听取他的意见,就把自己的计划报到了上级那里。铁路局召开会议,讨论何仲光的计划,罗真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主张减少调车手续,加强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何仲光对此极力反对,他认为罗真保守、落后,但铁路局领导却支持罗真的意见,决定在东江车站试行新式调车法。

何仲光虽然服从了领导的决定,但在思想上并没有解决问题。新式调车法的试行,表现出省力省时的优势,解决了车站堵塞的问题。但因为在试验中偶然出了事故,何仲光就认为新调车法不好,行不通。铁路局的领导对何仲光严重的骄傲自满的个人主义思想和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严肃批评。为了使他克服缺点,更好地为祖国服务,上级撤掉了何仲光的职务,送他去学习。

观念冲突并不可怕,通过思想的碰撞,方能擦出进步的火花。想要进步的你,快来重温这部经典影片吧!

作者: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