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第五季的《脱口秀大会》,已经变成“大众爆款”
《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在上周落下帷幕。新任冠军呼兰站在舞台中央,那面写着口号的黑色旗帜从背后落下,上面写着:“呼兰总冠军”。
这一季,《脱口秀大会5》声势依然足够响亮。总决赛当晚,仅在微博主榜,《脱口秀大会5》就收获了近40个热搜话题。相关数据显示,与上一季相比,《脱口秀大会5》的“去重新用户”上涨了16%,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也比第四季同期上涨了近10%。
而对于一个已经走到第五季的“综N代”节目来说,还能保持这样的活力和持续性的高关注度,甚至还在进一步突破原有的受众圈层,是难能可贵的。
第五季决赛宣传
在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邱越看来,行至第五季,节目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五季的节奏来看,到第三季是一个开始破圈的节点,我自己觉得第五季其实是脱口秀到了真正大众化的时候。”
“大众性”让《脱口秀大会》变成了真正的爆款综艺IP核心,也让每年来“赶脱口秀大集”的观众们,能准时收获一份稳定的快乐。
从“明星讲笑话”到“演员讲生活”
脱口秀是个舶来品。对于没有看过这种表演形式的观众来说,最早接触到这一文化时,大多都是明星之间的言语调侃。
这让早于《脱口秀大会》诞生的《吐槽大会》能够在综艺概念下成立:明星借脱口秀这一形式去发声,脱口秀乘上明星的船,流向更广阔的大众。至于专业的脱口秀演员是怎么讲的?在当时并不是大家最关心的——观众都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听你讲笑话?
等到观众对明星之间的调侃和脱口秀本身已经足够熟悉时,文本内容和形式都更多样的脱口秀演员开始在大众层面大放异彩:从第三季开始,《脱口秀大会》突破原有的圈层,豆瓣评分人数突破6万,足足比上一季多出2万人。
观众开始关注脱口秀明星。王建国、庞博、杨笠成了观众熟知的几个名字,观众在恋综上看见Rock会感到亲切;来自铁岭的李雪琴走红,拥有了自己的节目《毛雪汪》;有“外形优势”的徐志胜成为第四季的“最强新人”,开始在《五十公里桃花坞》等节目里串场,并客串了喜剧电影《独行月球》。
而等到了第五季,情况仍在发生变化,此时此刻被关注的,已经不再是某些特定的“脱口秀明星”。
《脱口秀大会5》的新人群像相当饱满。站在舞台上从容自如、调侃男篮的黄大妈,其实只是个“一轮游”选手,但已经足够被大量观众记住,在总决赛“最不重要的颁奖礼”上还收获了“小鹿乱撞奖”。另一位本季的“最强新人”毛豆,也一路杀进总决赛获得季军,成为了本季节目里走得最远的新人。
老选手也能被看到变化和成长。从第一季开始陪伴观众至今的庞博,在这一季依然能拿出“18岁的我自己”这样令人感动的段子。上一季因为“社恐”标签突出重围的新人鸟鸟,这一季离冠军只差一点点,“中悲大悲超大悲”的段子炸翻全场并登上热搜,成为了不少观众心中的“无冕之王”。
鸟鸟和庞博获得媒体选择奖
“(观众看)脱口秀节目对新人的期待,不再是有一个天才,每一季都只看这一个天才,本季观众是可以看到群像的面貌的。”邱越说。
人受到的关注被分散了,对内容的关注却集中了。从“每个人都能讲5分钟脱口秀”到“每个人都能快乐5分钟”,背后含义是,节目的视角从台上走到了台下,从行业走得更加贴近了观众的生活。
上一季的冠军周奇墨,最为称道的就是段子里对生活的细致而精准的观察。而这一季的《脱口秀大会》,有了更多贴合生活、视角平实的段子出现:何广智突围赛就把住进“72平大房子”的体验讲出连串笑点,邱瑞的“三块九防滑拖鞋”刷爆了拼多多和小红书,颜怡颜悦注意到了男女服装“口袋”的差别,鸟鸟犀利吐槽“躺和卷”的主题“营造了一种好像我们有得选的假象”,道出了打工人的无奈。
微博网友推选的最出圈热梗TOP3
大众传播更广的,不再是某一位明星脱口秀演员,反而是他们在台上讲的段子、输出的内容。大众认识脱口秀,不再需要依赖明星、依赖明星脱口秀演员,而是更注重他们的段子本身。
这暗合了《脱口秀大会5》的舞台和程式设计——本季节目专门设置了“天花板”升降舞台,节目筹备期还构想和提出了可以直通的“高光赛”赛段。
邱越告诉毒眸(ID:DomoreDumou),这是节目组有意去做的“概念”设计:“我们在舞美和赛制的设计非常想强调的一点是,你不用期待一个脱口秀演员每一个段子都是精彩的、在比赛当中每一场都能赢,只要他表达里面有高光的部分,他就应该值得被关注。”
而节目的内容更能够触达观众的生活,本身也意味着节目的“大众性”。一个不乏意义的数据是,本季的豆瓣评分人数,是在包含《吐槽大会》等多个节目的腾讯视频“脱口秀综艺”矩阵下,连续数年以来最高的。
《脱口秀大会》的用户性别画像,在第五季中女性用户占比第一次超过男性——在节目发展最初,用户画像以高知人群为主和男性观众偏多,如今则有“轻熟女性”群体大规模加入并占据主体,此时《脱口秀大会5》的观众构成已十分接近“大众综艺节目”的典型画像,这也证明“脱口秀大会”IP影响力成功突破了原来的圈层。
数据表明,《脱口秀大会》的女性、高知用户在体量和渗透率方面提升明显:17-24岁,25-29岁,30-34岁,这三个年龄段的女性用户体量全部呈现上升态势,从细分用户群的渗透率排名看,其中25-29岁硕士女性渗透率最高,超过了30%。
除高知用户的渗透不断提升外,脱口秀也不断扩大用户层,《脱口秀大会5》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对比《脱口秀大会4》同期上涨近10%,这也能说明,《脱口秀大会5》的破圈,不仅仅是一季又一季节目在长视频平台传播的结果,更是靠着一期期节目内容、一场场表演所堆叠起来的“观众选择”。
脱口秀IP进化史
《脱口秀大会》走过五季、依然有所成长的背后,是“作为IP的脱口秀”的胜利。从之前的《吐槽大会》,到今年新推出的《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围绕这一内容形态,更多承担不同功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节目都在不断孵化当中。
此前,脱口秀综艺产业布局是以《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为主轴的,前者更偏职业向,让观众理解脱口秀文化,并不断将新的脱口秀演员推至台前;后者则是以破圈为主,提供更多维度的场景,以覆盖范围更广的受众。以节点为周期推出的《脱口秀反跨年》和体量更小的《脱口秀小会》等,则服务于固定的核心受众。
《脱口秀小会》
而今年,基于脱口秀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提升的关注度,和已经蜕变为“大众爆款文化”的定位,这一产品矩阵也随之发生了迭代,进入2.0版本。
首先,如今中国的脱口秀市场中,脱口秀不再只依赖传统意义上更具关注度的明星来当“引路人”,而是和观众有了更触达内核的情感连接。变化源于需求,这意味着大部分观众已经对脱口秀文化以及脱口秀演员足够了解并且产生黏性。
今年播出的《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可以看做是腾讯视频在布局脱口秀矩阵过程中的一个“升级”,从以娱乐圈为中轴,到覆盖更多的职业、话题和领域。
《怎么办!脱口秀专场》
另外,在脱口秀演员产生“群像感”后,更具价值的衍生节目,应当是以他们为核心而诞生的。一方面,能够将关注度进一步集中到脱口秀领域;另一方面,也是对创作者的一种保护。
邱越提到,每年的《脱口秀大会》是演员们创作的高峰,如果大型节目太多,会影响他们的创作状态。“接下来希望能够挖掘脱口秀演员的非创作状态,比如综艺状态、真人秀状态等等,来补充一些非文本的内容,让用户能持续地有东西看。”
基于这一思路,在节目形态的设想上,也将围绕脱口秀演员的特质而展开,而非先设定好框架再挑选演员。“其实是去挖掘他们自身的特质、朋友圈,以及他们最擅长的事情或者最舒服的状态,再去策划节目模式。”
在邱越看来,脱口秀演员在这类内容上,有天生的优势。可以参考的一个形式是去年毛不易和李雪琴的《毛雪汪》,这类节目受欢迎的基础,是嘉宾之间的关系本身要足够亲近,并且有很多可供挖掘的朋友关系,才能做一些很轻巧的、更贴近他们生活状态的内容。
《毛雪汪》
只有已经足够成熟、水位够高的综艺IP,才具备裂变的各种可能性。而脱口秀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兼具行业与综艺IP两大属性。因此,脱口秀IP在综艺领域的多维度裂变,也会为脱口秀行业注入更多的活力,而脱口秀行业本身的蓬勃发展,又反过来保障了脱口秀综艺的延续性。
“随着脱口秀文化的普及,现在全国已经有两百多家俱乐部了,他们线下演出的卡段和自己做的一些小型节目,也都活跃在我们的平台上,”邱越说,“一方面,这是更多新人脱口秀演员被看到的机会,同时也能让大家在没有《脱口秀大会》的日子里也持续地有段子可以看。”
《脱口秀大会5》舞台
在围绕脱口秀的IP布局中,同时被提上日程的还有对“脱口秀生态”的关注。从业已成熟的脱口秀演员和规模化的俱乐部,到中腰部,再到线下演出和商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在线下演出受影响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了提升脱口秀演员收入、演出频次的方式。
回到综艺领域,这种围绕一种文化发展矩阵和生态的模式,可能会是行业可持续探索的发展方向,有节奏地推进节目孵化,不同类型有序排布、分工明确,能够为赛道的发展织起一张细密的网,使其长久地具备生命力。
最具活力的“综N代”
从《脱口秀大会》第一季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年时间。伴随着节目的成长,脱口秀也从一种小众的喜剧形态,成长为全民化的文娱产品。
对于走过多年的“综N代”而言,面临的挑战只会一年比一年更加多。选择更激进的创新,还是更熟悉的打法;如何留住核心受众,并在此基础上持续破圈;怎样寻找跟时代的连接点,这些都是摆在《脱口秀大会》面前的问题。
第五季与“五分钟”
在这些问题上,《脱口秀大会》第五季提供了一些“综N代”开发的解法。
在第五季开始之前,制作团队内部曾讨论过,脱口秀的目标受众是否已经进入平台期。事实上在第三季播完后,《脱口秀大会》的破圈效应已经体现得很明显了。因此,这个讨论决定了下一步的方向:是围绕核心用户策划新一季,还是继续向外寻找新的受众群。
“我的想法是,脱口秀的影响力仍然处在扩张的时期,”邱越提到,“所以这一季不能用保守的打法,而是要再一次把圈子向外扩。”
回顾《脱口秀大会》的这五季,邱越认为,第三季和第五季是两个重要的节点。前者是让脱口秀完成出圈,后者则是让脱口秀真正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她提到,在整理内部数据时发现,微博热搜、视频号、站内播放量、站外讨论度等各维度的曲线,到这一季都仍然呈现了上升趋势,证明了脱口秀文化仍有尚未被开发完全的用户群体。
此外,“综N代”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成熟的“综N代”节目能够在用户中形成较为稳定的心智认知,长尾效应也更明显。无论是对细分赛道的把控,还是对更大面积的用户覆盖,“综N代”都更有竞争力。
从《脱口秀大会》第五季来看,“陪伴感”同样构成竞争力的一部分。
过去我们热爱情景喜剧,因为剧中的人能够和观众一同成长。而如今,《脱口秀大会》来到第五季,熟悉的演员们已经和观众产生了“羁绊”,大家关心他们的段子,同时也关注着他们的成长。
Rock带着自己的恋综经验归来;鸟鸟在这一季完成蜕变,一路“杀”进了总决赛;江梓浩则实现了突破,贡献了五季以来最好的段子;终于如愿以偿获得冠军的呼兰和陪《脱口秀大会》走过五季的庞博……“能让这群人每年都聚在一起,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而且每年大家都在期待他们能聚在一起。”邱越说。
第五季总冠军呼兰
而脱口秀演员的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档节目能够走多远。邱越提到,脱口秀领域的成长速度很快,只要内容跟当下生活是接近的,就能够保证输出的延续性。像徐志胜这样去年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人选手,今年也依旧贡献了稳定的发挥。
另外,对于一档已经走过五季的“综N代”节目来说,比起考虑“如何创新”,更重要的是提取核心,并加以巩固。“在孵化一个文化的时候,要不断重复这个文化里大家接受度高的部分,如果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很容易丢掉本身很好的东西。”
从每年总决赛的固定节目“不正经颁奖典礼”,到宣布冠军时候降落下来的幕布,从观众听到就会观察李诞反应的谐音梗,到被淘汰时选手们自己选的离场BGM,这些或大或小的设置都在第五季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节目的记忆点。
不难看出,作为一档语言类节目,《脱口秀大会》及其矩阵的基底,仍然是内容本身。“怎么能够跟当下的情绪产生共鸣,如何诞生特别犀利的表达,这些才是每一季花精力最多的地方。”
同样值得借鉴的,是《脱口秀大会》看待短视频的视角。长短视频之争已有几年,随着短视频开始占领用户心智、影响用户观看习惯,长视频也在寻找着应对之道。
邱越认为,脱口秀本身的特殊性,使其与短视频的传播方式更加契合。以一个段子的长度,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并不会影响其连贯性,同时还能够触达不一样的传播环境,更分散地触达不同兴趣的人群。
同时她也提到,因为用户习惯是不可逆的,对长视频内容来说,除了剪辑和创作思路的变化,还可以借助短视频完成进一步的传播。在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分享和讨论,再到长视频平台去加深认知、种草、消费,这是一个能够让观众实现跨平台循环的路径。
无论是作为综艺内容,与行业形成的联动,还是作为“综N代”的范本,所展现出的生命力,亦或是其作为长视频内容,与短视频的结合,《脱口秀大会》及其矩阵内容都提供了一些可以参考的解题思路,我们也能从中探寻到节目成为最具活力的“综N代”的原因。
而回到内容上看,和观众的“每年之约”,“每个人都能快乐5分钟”的愿景,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陪伴感,都是脱口秀这种喜剧形态,最纯粹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