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曲、古筝曲《将军令》的创作年代
《将军令》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为唐朝皇家古曲,具体年代不清。
直至70年代末,黄沾为其填词《男儿当自强》,而后家喻户晓。
(仅将在下知道的一些奉上,若有不足之处,请原谅!)
《将军令》常用于戏曲中的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伴奏,民间艺人也常吹奏此曲以增加节日气氛。
将军令:苏南吹打。用两支大唢呐吹奏旋律,配以“大锣大鼓”,渲染威武雄壮的气派,并用招军长鸣以壮声势。在民间风俗生活中,民间艺人吹奏此曲以增添节日的热烈气氛。戏曲中作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伴奏的曲牌。
周荣寿、周祖馥以《将军令》为蓝本.进行加工改编。在乐曲开始时加了一首曲牌,对原曲也做了一些增删.在乐队编制方面,仍以一对大唢呐吹奏产旋律,另增加了笛、笙、号筒等加强旋律色彩。打击乐器增加了定音的“十面锣”和低音大锣(海锣)等。因而乐队的音色丰富了,表现力也大大加强。
乐曲一开始,低沉浑厚的号筒、大鼓和海锣声相互交织,音乐气氛庄严隆重。继而鼓号齐鸣,雄壮的唢呐声在锣鼓的衬托下,气势宏伟,振奋人心。这是乐曲的前奏部分。
接着乐曲进入主体部分。改编者在配器上把乐队分成“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两组,并作种种变化,使音色和力度富有层次和对比。充分掌握原曲速度的时而慢起,时而渐快,节奏时散时整,宫调多变,音浪跌宕起伏等特点,将乐曲的结构合理分层,运用配器手段。并充分发挥唢呐连续不断的循环换气法与笛、笙的断奏相对比;打击器以闷击与放音敲击相对比,等等。使音乐抑扬顿挫有序,音浪错落有致,具有新的推动力。
乐曲尾部,招军频吹,锣鼓全奏,在异常热烈的高潮中结束。
乐曲表现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共分四段:散板、慢板、快板和急板。
〔一〕散板引子:琴声模拟古代战争作战前擂鼓三通,强而有力的鼓点节奏,由慢而快,阵阵频催,渲染了战斗即将开始的紧张气氛。
〔二〕慢板段,庄严稳重的旋律,采用“句句双”式地重复旋法,并用左手琴竹弹轮技法奏出颇有力度的轮音,加之常出现低八度音的衬托,更显示出旋律所蕴藏的内在力量,恰似将军升帐时那种威风凛凛的情状。
〔三〕快板段是第二段的变奏,主要采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拍子中的强音位置(每拍的第一、三音)常用重捶子扣击琴弦以加强力度,表现将士们浩浩荡荡,雄姿勃勃的情景。
〔四〕急板,用板式变奏的技法将第二段旋律成倍紧缩,变4/4拍为2/4拍,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旋律无停顿地进行,气势剧烈紧迫。扬琴在击弦后余音很长,这样,前面旋律余音与后面击发的乐音混相交响,音响宏大,振奋人心,具有强烈的音乐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