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君子盟》不如预期,古装探案剧再难出爆款?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3-03-06 12:45:43

娱乐专稿(卫解/文)

2023年,古装探案剧的表现有些不尽人意。

空降的《君子盟》高开低走,豆瓣评分仅6.5分。接档《狂飙》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上线一周疲软初显,站内最高热度不到9000,马伯庸没能妙手回春。

回暖不过5年,口碑下滑、数据平淡、争议时出、爆剧难出,古装探案剧似乎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倦怠期。

古装探案剧为什么在经历一场快速的“盛衰”,行业需要怎么做,才能延续古装探案剧的“风口”?

一、古装探案剧,起起落落

古装探案剧曾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21世纪初,《神探狄仁杰》《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四大名捕》系列,都曾是银幕宠儿,为无数观众反复回看的经典之作。

但2010年后,古装探案剧逐渐沉寂,出现了“断代”。

创作段一度陷入“古装探案=狄仁杰”的局限,尽管尝试了新体材、新形象,但都表现不佳。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今,共有超过40部狄仁杰题材的网络大电影,被网友调侃“网大被狄大人养活了”。黄宗泽、陈浩民、任嘉伦接连演绎狄仁杰,并未得到观众广泛的认可。徐克、钱雁秋的系列作品评分逐年下降,其他狄仁杰相关作品中仅三部超过6分。

转机出现在2019年:古装探案剧有了两个机遇。

一是“非狄”IP的崛起。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的《长安十二时辰》截止收官日集均播放量破亿。谭松韵、任嘉伦主演的《锦衣之下》收官时网播47亿,出口日韩泰多国。

二是“原创剧本+非流量”的走红。网传只有B级的《大宋少年志》,获得了平均收视0.827%,豆瓣评分7.8分的好成绩,让创作端看见一条“小而美”的古装探案之路。

自此,古装探案剧开始分裂化并飞速发展。

大制作以马伯庸为代表的探案IP为介质,开启了“大热IP+流量”的创作模式,典型如《风起洛阳》《显微镜下的大明》《君子盟》,以及尚未播出的《青簪行》。

A、B级制作则摒弃流量,意在以剧本取胜。《御赐小仵作》《唐朝诡事录》《侠探简不知》均为此类。

这样的“分裂”,既是古装探案自身多元化探索的结果,也是其根据行业环境选择适应之举。

“准确确定了定位,也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发展。平台喜欢新东西和大IP,粉丝喜欢流量,观众喜欢好剧,古装探案总有能戳中市场的点。”剧宣毛毛十分看好古装探案剧的发展前景。

值得警惕的是,目前来看,马伯庸IP影视化的成绩并不算优异。《风起洛阳》豆瓣评分刚刚及格,《风起陇西》收视平平,《显微镜下的大明》默默播完。

热火朝天马伯庸宇宙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狄仁杰,我们尚未得知。

二、古装探案,能逃脱类型剧的危机吗?

古装探案剧的热潮仍在继续。《九霄寒夜暖》《天启异闻录》亟待播出。《大理寺少卿游》《大宋少年志2》等剧开启新一轮备战。

这样的兴起,既是机会也有危机。

推理类综N代热度不减,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游戏全民普及,由此看来,大众对于“探案”一直抱有热情,古装探案类题材可以说是正中观众胃口。

但不可否认,大部分类型剧的扎堆潮,总是伴随着同质化、质量参差不弃等问题。

2022年悬疑赛道的失利,古偶口碑的两极化,中年爱情迎来“油腻”困局,“高概念”对编剧们来说仍然门槛较高。

这样的局面,既是制作端对于题材的过度依赖,同样也在传递着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类型剧编剧的业务能力确实需要提升。

编剧朝朝告诉娱乐,目前大部分编剧还是比较擅长甜宠恋爱。“编剧也是专攻单个口线,跨口线其实就跟跨行差不多了。尤其是悬疑类科幻类的本子,对编剧的要求,尤其是逻辑思维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目前出圈的几部古装探案剧大多有成熟的创作者参与其中。

《大宋少年志》有编剧王倦参与,《御赐小仵作》有楼健作为“导师”把控作品方向,编剧清闲丫头也曾于国外攻读理工科硕士。近期播出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也有马伯庸本人亲自编剧。

而在行业之中,探案剧还面临着另一层分裂。面对市场供过于求,面对创作端求过于供。

“悬疑、探案的项目多起来了,但其实真正能担得起剧本的人就那么多。创作周期摆在那里,项目必然会被挑选,落选的项目就只能去找其他人,有的人就硬着头皮上了。有的工作室老师只参与提纲、主要情节的创作,质量其实也不太稳定。”朝朝无奈道。

如今的古装探案剧,似乎走向了岔路:保量,却难以保质。

三、古装探案,怎么才能爆?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古装探案剧,似乎都有着几个强烈的特质。

一是真实可信的推理和爽感。

相较于刑侦剧,古装探案确实难拍。时代的属性,限制了现代化的作案手法和破案手段,这就要求故事的推理部分需要更加的精巧且合理。解密思路可以狂飙,但不可以胡思乱想。

《御赐小仵作》的解谜,就参考了反切注韵法、苏州商码、过锁等古代“常识”,编剧清闲丫头和钱小白曾直言,剧中的每一处都能做到有据可查。

而近期播出的《君子盟》,就因“玄学解密”引发争议。男主之一的张屏,靠着破案神器“镜花水月”进入梦境便可得知真相,探案过程略显单薄,失去了抽丝剥茧的悬疑感。

剧组对细节的把控也是构建“真实”的增量因素。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导演曹盾从美食、美景、文化风貌等各个角度,把大唐盛世呈现在《长安十二时辰》里。

《唐朝诡事录》的导演柏杉曾透露,因为涉及到的老虎、蟒蛇等等日常可见的动物,害怕呈现出的效果给观众带来“造假的糊弄感”,团队用了半年的时间制作后期特效。

二是有着绝对存在感的讨喜人设。

除了《锦衣之下》里外冷内热、隐忍深情的陆绎,《长安十二时辰》里心思缜密、大善在心里的李必,《御赐小仵作》里理智冷静、尊重女性的高冷王爷萧瑾瑜等出圈的主角,编剧和导演也在群像塑造上下了功夫。

探案剧的主角团,很少有工具人。

《少年包青天》中,就有公孙策挑起了大梁的单元剧情。

《大宋少年志》的六人团同样如此。

元仲辛是泼皮机敏的“小智慧”担当,赵简是具有独立女性思想的理想女主,王宽忠智双全,好似下凡与众生共情的“神仙”。

韦衙内虽是猪队友却是非分明,是队伍中成长型人物。裴景不谙世事,是妈粉最爱的“聪白甜”。薛映武功高强却目不识丁,是个反差感十足的莽夫。

鲜明的个性,让观众陷入群像魅力,开启“六人随意拉郎”的大联欢。

这样的塑造对编剧的刻画功力也有要求。《御赐小仵作》的编剧清闲丫头和钱小白曾透露,做人物的时候,她们要很明确地把每个角色的‘初心’定好,才不会跑偏。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魅力,对编剧来说确实不易。

与此同时,探案剧的节奏把控也有门槛。大多探案剧以单元案件为切分点,要求在几集之内完成“埋线—揭秘—勾连全局”的流程。观众对于探案剧拖沓、注水的问题越发敏感,越发强势。

事实上,能够做到以上的剧集确实不多。2020年至今,仅三部古装探案剧豆瓣评分超过7分。十多年前题材泛滥的前车之鉴,正在提醒制作端做出改变。

如今,创作正在被飘渺的热度裹挟,类型剧似乎开始向不健康的方向偏移。古装探案剧需要更加专精,在创作端抬高门槛,而不是给观众抬高门槛。

这场古装探案剧的热潮,需要一场行业内部的观念再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