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在杭州投资新开电影院,谁给他的勇气?
今年7月,刘敏健在杭州滨江银泰的博纳戏幕影城营业了。刘敏健是“老电影人”了。从浙江省电影学校毕业以后,他留在了浙江省电影公司,26岁时到庆春电影大世界担任副总经理。后来,在几家院线做管理后,刘敏健自立门户成立了杭州好格影业公司,做影院管理业务。2018年,他开始投资影院,在老家安徽开了好格国际影城。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全国影院相继暂停营业,直到半年后才逐渐恢复运营。
影院行业内部一直有股韧劲儿,大家都在想办法坚持。“一些好片子可能担心票房太差,迟迟不敢上映,有些还临时撤档。影院还是靠片吃饭,很难自救。”刘敏健说,虽然嘴上这么说,办法还是要想。刘敏健和几个同事搞了个小程序做微商,卖日用品和农产品,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另一位浙江的“老电影人”张娟梅,进入影院行业有十几年了。她是星轶影城的一名职业经理人,负责嘉兴桐乡和湖州两家连锁影院的经营。这几年,影院最艰难的时候,嘉兴等地曾出台过一些补贴政策,但补贴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张娟梅自己一直在想办法。
她拓展了脱口秀和儿童剧的生意。这可不仅是单纯的场地租赁,影院方和来演出的团队一起宣传、卖票,再按比例分成。这样双方分担风险,都有动力,有利于长期合作。
张娟梅告诉记者,引入脱口秀和儿童剧后,影院的收益还算不错。比如近期在桐乡吾悦广场星轶影城上演的儿童剧,每场的纯利润能达到1万元以上,每个周末两场,上座率基本能够达到80%。
国内很多影城也是类似的思路。青岛、北京的一些影院引入了相声、京剧,上海有几家影院搞起了沉浸式剧本杀,不少公司提出了“影院+”的发力方向。
可刘敏健不想搞演出。“我觉得,影院还是要靠电影才能生存下去。”他说,他想以电影为中心,延展一些电影文化的小商业、小创意。
比如,他在自己新开业的影院里做了专门的展示区域,展示电影胶片、老式放映机、电影海报、明信片、电影明星签名等,还有杭州电影院的老照片。其中不少是他这30年来的珍藏。刘敏健说:“也许观众看了这些展示会想到,我小时候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这个,或者我谈恋爱的时候看的电影就是这个,可能一张明信片就能触动他心理上的相通,我希望观众和电影、影院之间,能够无声地交流。”最近,刘敏健在对接当地的一家职业艺术院校,做文创产品,学生的作品也可以来他的影院展示、销售。
目前,他在安徽的影院营收还不错,青岛的影院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新开的杭州影院也有望成为商业体中引流的好去处。“只要有大片、新片接二连三地上映,市场一定会很快恢复。”刘敏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