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这个游戏室,有未成年人在“扮鬼”赚钱?

分类: 情感八卦杂谈 发布时间: 2023-03-27 16:38:17

1992年,林志颖一首《十七岁的雨季》,缓缓唱出了少年们青涩又懵懂的悸动,从此,许多人都会在这首歌的旋律里,回忆起关于青春期的种种。那大抵是我们一生中最勇敢、美好而又充满了好奇的一段时光。

然而,原本应该与十五岁儿子分享这段美好时光的丽江市民李女士(化名),却丝毫感受不到这份开心,因为她最近被“叛逆”儿子的种种“出格”行为揪心坏了。

据李女士报料,她的儿子小贺(化名)是一名初三学生,原本应该是备战中考的紧要关头,却整日流连在丽江某主题游戏室内,并且拒绝与家长做任何沟通。除了抽烟、喝酒、逃课,小贺还自称在这间游戏室里“兼职扮鬼赚钱”。令李女士担忧的是,“我觉得小孩就是被带坏了!那个游戏室里,经常聚集着一群群未成年人,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他们甚至晚上从家里偷跑去那儿玩,太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了!”

想必不少家长都经历过李女士这样的揪心感受,那么未成年学生出入游戏厅并抽烟、喝酒到底是对是错?青春期少年作出“叛逆”行为,责任真的全在其朋友或游戏厅吗?作为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除了一昧的教育,需不需要反思自己与小孩的相处模式?

文案:洪晓婷

编辑:和占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见到李女士的时候,她刚从外地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回丽江。在外地做生意的她因为生意的事情和儿子生活、学习问题,不得不频繁开车往返于两地之间。

采访中,李女士为我们讲述了事情经过:今年十五岁的儿子是丽江某中学的初三学生,最近几个月开始沉迷游戏,并经常彻夜不归,性情也随之大变,在家对父母叛逆,在学校也经常顶撞老师。

因无法接受儿子的这一变化,李女士开始了多方打探,试图找到让儿子变得如此“叛逆”的原因。而就在不久前,经多方了解,李女士在丽江某主题游戏室里发现了儿子小贺的踪影。小贺告诉李女士,自己白天在这里玩游戏,晚上就直接睡在店里守店。令李女士异常忧心的是,除了小贺,这里还有多名未成年人在一起玩,“他们就是聚在一起抽烟、喝酒,很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大晚上还不回家的时候。而且我儿子手机里冒出来一些莫名的收款记录,让我很担心他是不是真的在外做兼职。”

随后,李女士找到游戏室负责人了解情况,负责人给她出示了游戏室相关营业证件,均未发现异常,且负责人表示,这些青少年是自愿留下,游戏室并无强迫行为,为此李女士也很无奈。

在李女士实地探访拍到的照片中,多名貌似看上去像初中生的青少年在游戏厅里玩游戏,有的在抽烟,其中有男生,也有女生。而此时,正是晚上大部分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时间。接到李女士情况反映后,读本丛主也到位于城区的该主题游戏厅进行了走访,丛主发现这是一家以颇受年轻人欢迎的真人实景逃脱类游戏空间,难道李女士的儿子就是在这里扮演所谓的NPC?

十五岁青少年流连游戏室,甚至聚在一起抽烟喝酒,到底是他的个人行为还是受到了游戏室或者朋友的影响呢?

@阿雨雨:尽管游戏厅的营业执照均无异常,游戏厅对前来体验甚至来“上班”的青少年朋友亦无强迫行为,但是无论如何,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游戏厅负责人不仅没有正确引导,反而“顺水推舟”,随其愿望,难辞其咎。

@Amigo:在我看来,虽然法律没有规定未成年人不能抽烟、饮酒,游戏厅老板也没有强迫他们做出这些行为,但是从情理上来说,我们都应该拥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无论是什么行业的从业者,都不应该放任未成年人在自己的店里进行抽烟、饮酒等活动。

@雪莲:未成年人抽烟、饮酒,不应该用“不良”行为这个词来形容,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他为什么会去抽烟喝酒,是因为寻求刺激、释放压力?还是真的受到了别人的影响?作为一个十五岁的青少年,他对主题游戏感兴趣,对抽烟喝酒感到好奇,这是一个正常心理需求,家长不应该一味地否定他的行为,而应该正确地去引导他。比如他想释放压力时,除了打游戏、抽烟喝酒,家长是否为他提供了其他更好的选择,社会是否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渠道及场所。

在对李女士的采访中,“叛逆”这个词屡次出现在她的字里行间。青少年“叛逆”,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社会话题,多年来,不管是网络上、学校里,还是家庭教育或者心理辅导中,都对青少年产生“叛逆”情绪的原因众说纷纭。

本期读本话丛看看网友们对“青少年走上‘叛逆’之路,责任到底在谁”这个问题有何不同的见解——

@阿雨雨:我觉得单从李女士报料的这个事情来谈,如果小贺跟李女士说的在游戏厅扮鬼兼职的事情是真的,那导致他作出夜不归宿、逃课等叛逆行为,游戏厅老板的确有一定的责任。虽然在课余时间去体验不同的职业这个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利用上课时间或者晚上睡觉时间这是不可取的。

@清水蜜柳:我家孩子现在读初一,正处在青春期,但完全感觉不到她的“叛逆”。因为我一直和她保持着平等的交流,从她口中我也得知了其他孩子的一些叛逆行为。如果要问是谁的责任,是该归咎于孩子自己、学校还是家长?我觉得学校的教育是统一化的,孩子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每个孩子有自己不同的天性,之所以出现叛逆行为,这其中父母的责任可能更多些。

@Andy:每个青春期小孩或多或少都会有叛逆时期,只是有人明显一点,有的青春期很平稳。青春期做的不良行为,不能明确界定就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责任,要明确告知他不良行为导致的后果要自己负责。

@十里:因为我这两年在系统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所以分享一些书中所得。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男孩子在青春期时,内心冲突表现得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在身体上已经和成人无异的“小伙子们”,开始渴望独立,渴望自己有可支配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的权利,但由于他们初入社会,阅历尚浅,所以在很多方面他们又必须依赖成人。因此,这种矛盾使男孩内心深处冲突频现,自然而然便引发了一系列的叛逆行为。

此外,父母一些错误的引导方式也会导致男孩叛逆。中国父母教育不听话的儿子,习惯性的引导方式是“母亲唠叨”、“父亲打骂”,这种引导方式必然会引起青春期男孩的反感,因为在他们自己心中一直想给成人传递的是这样的信号,即“我长大了”、“我需要尊重”、“我有强烈的自尊心”、“我渴望理解和信任”、“我也要面子”……但是父母批评式的引导方式只会激活青春期男孩体内的叛逆因子。

@香菇姐姐:就我观察到身边的同事、亲友的青春期叛逆小孩而言,我觉得有一部分孩子的叛逆也与自己平时相处的朋友有一定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言说得不假,你身处什么样的圈子,就会沾染上他们的习惯,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因为青少年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也很容易受到一些诱惑,从而走上“不良少年”的道路。

@iwon’tstop:作为一名教育行业工作者,我认为现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和好奇心增强,加之社会、媒体的冲击,促使青少年对许多东西产生兴趣,他们便要通过表现个性、追逐潮流来满足自我意识和好奇心。但由于青少年的是非辨别能力普遍较低,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弱,且他们对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又容易出现抵制情绪,所以在青春期比较容易“误入歧途”。

拒绝沟通,是叛逆期孩子最典型的一个特征,无论是学校里老师的沟通或者家庭中父母的沟通,他们都是十分抵触。在采访中李女士也表示,小贺现在基本是一句话都不会跟他们多说,在学校也经常与老师顶嘴。

“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了。”一提到与儿子的沟通,李女士一声叹息。

那么,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只能干着急吗?网友——

@鱼皮花生:本身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比平日叛逆得多,在应对这种孩子的时候,我们老师家长都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对待。首先,我们要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让他们知道在我们心中,他们依旧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次,我们要学会控制我们的情绪,不要试图去控制他们,更不要想着改变他们。只有孩子心甘情愿地作出自我调整,才会把他们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阿菁: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校可以多组织开展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青春期的快乐,缓解叛逆心理。家长在孩子的青春期的引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执法部门应该对违法违规的游戏室进行管理,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清水蜜柳: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确实是个学问。父母需要通过一些技巧,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做有效的沟通引导,对孩子的影响应该是巨大的。如果父母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跟孩子沟通,比武断的阻止会有效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说“不”太多了,却不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去尝试但不能去形成习惯的。警告孩子不许抽烟、不许喝酒、不许出去玩、不许打游戏,不如告诉孩子抽烟对肺部不好,喝酒也没什么大不了,可以尝尝,出去玩要如何注意安全问题;玩游戏也要适可而止,在固定的时间把电子设备放在固定的区域,可以玩的时候再去拿。

在日常潜移默化的沟通中,我给孩子的空间很大,孩子愿意与我交流,这似乎也是孩子不那么叛逆的一个主要原因。少说不,多说你可以尝试一下,但要自觉约束自己。

@十里:父母们总是说“儿子越大越不听话”,尤其在男孩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开始变得喜怒无常、行为出格,难道真是“翅膀硬了”,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了?事实并非如此。男孩每种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例如儿子回到家之后,一直板着脸,可能是在学校挨了批评或者是因为和同学发生了不愉快……所以,当你的儿子突然出现一些叛逆行为时,不要急着去批评和指责他,而是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并引导他说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这样的情绪。

@果粒橙:我觉得青少年的叛逆问题,单靠家长是没办法完美解决的。像李女士报料的这个事情,如果游戏厅里大晚上真的聚集了那么多未成年学生,那么这就不是几名家长就能解决的。需要相关执法部门、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以及学校等多方力量共同支持家长,找到一种好的处理方式。

其实,现在除了学校之外,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群体开始关注到青少年叛逆的问题,比如一些青少年心理辅导机构等。如果真的遇到孩子叛逆,但是自己没有很好的方式去解决,那么家长们不妨借助社会上的各方力量,共同引导孩子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在丛主看来,任何一个小孩本性都是向往美好的,只是有时候他们会因青春期这个特殊成长阶段的一些内心冲突,或者对外界的好奇心,从而短暂地偏离原本的学习与生活规律。此时,作为家长、老师,或是其他社会群体,不能片面地以“好孩子”和“坏孩子”来区别评价、对待他们,而是应该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引导。毕竟,我们都曾经历过十几岁的青春期,不是吗?

正如网友@小镇姑娘所言:支持独立,也愿意给予支持;鼓励探索,也提供安全的港湾;赋予选择和自由,但也引导方向。养育是一场盛大的告别,懂进退,才能成全孩子,懂放手,他才能展翅高飞。相信孩子,成长的蜕变虽然带有阵痛,但破茧成蝶却终会迎来光明。

另一方面,孩子一上初中,家长总是会说,“我的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了。”青春期有,但真有叛逆期吗?或者叛逆期就只是在这一阶段吗?网友@天雨流步说:“上初中女儿曾经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妈妈,大人总说叛逆期叛逆期,为什么总是要说叛逆期?这个时期,我们不是像以前一样在过吗?’真的,有时候,叛逆期是被大人强调出来了。或许你不刻意去强调,或者哪怕孩子有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这也是人类在这一年龄段的正常反应。或许,顺其自然,该引导时引导,该鼓励时鼓励,过着过着,这段时期就过去了。”

对于青少年的叛逆现象

您有什么看法?

欢迎文末留言区评论交流